汨罗山墓群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汨罗山墓群汨罗山墓群

汨罗山墓群,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永青村境内的汨罗山上,范围约2平方千米,是一座战国时代的墓葬群。

汨罗山墓群包括“屈原墓”疑冢11座,均为五花土夯筑。其中一座有清同治六年(1867年)刊立的“故楚三闾大夫之墓”墓碑,其余十座也均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刊立的“故楚三闾大夫之墓”墓碑。除此之外,墓群内还大量分布有东周至隋唐时期的中小型墓葬。汨罗山墓群成为研究湘楚文化民俗的典型墓葬以及研究屈原卒葬之地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9年10月,汨罗山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汨罗山墓群

地理位置: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永青村境内的汨罗山上

所处时代:战国

占地面积:约 2 k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187-2-02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汨罗山古墓群汨罗山古墓群

汨罗山墓群(屈原墓),位于汨罗江北岸屈子祠镇双楚村、永青村境内的汨罗山上,自战国起便沉睡于此,唐朝以来历朝文献均有记载。唐代杜佑《通典》与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明确记载:“罗江(汨罗江)有屈原冢”、“左徒屈原墓在县(湘阴县)北七十一里”。宋代胡嚞所撰的《经理汨罗庙记》记载“县(湘阴县)北六十里为汨罗江大夫正庙,故冢在焉”、“两山对峙,一水萦回,是为汨罗,其右为庙,其左为冢”。明代《大明一统志》记载,“屈原墓在汨罗山上,汨罗山即今烈女岭,在汨水东北”。清代乾隆《湘阴县志》、光绪《湘阴县图志》均记载屈原墓在汨罗山。

清代嘉庆年间已找不到屈原墓的准确位置。清政府为便于对古墓葬的保护,于是将汨罗山古墓群都定为屈原墓。

汨罗山古墓群汨罗山古墓群

1983年9月~12月,湖南省博物馆在汨罗山古墓群发掘出东周古墓葬数十座,并确认这是一批典型的战国楚墓。

遗址特点

编辑

“屈原墓”疑冢11座分布图“屈原墓”疑冢11座分布图

汨罗山墓群包括“屈原墓”疑冢11座,范围约2平方千米,均为五花土筑。其中一座有清同治六年(1867年)刊立的“故楚三闾大夫之墓”墓碑,其余十座也均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刊立的“故楚三闾大夫之墓”墓碑。其中一座,形如小丘,高约6.5米,土堆底直径约40米,墓碑高145厘米,宽55厘米。其余皆小些。除此11座疑冢之外,墓群内还大量分布有东周至隋唐时期的中小型墓葬。

文物遗存

编辑

汨罗山墓群汨罗山墓群

1983年冬,湖北省博物馆组织专家在汨罗山墓群进行了试掘,共发掘春秋战国时期中、小型墓葬67座,出土陶器162件,有鬲、罐、钵、鼎、敦、壶、盒、豆、盘、盂、杯、勺、薰炉和纺轮。出土铜器30件,生活用具有鼎、壶、杯、镜、砝码、削、匕,兵器有剑、矛、戈、樽、带勾、镞,铁器有铁插、铁刀,还有玉璧,琉璃璧、琉璃珠以及腐烂的漆器耳杯、盘等,均为典型的楚文物,说明这些墓葬为楚墓。春秋中期墓葬出土的器物中夹有越式鼎、越式矛,说明当时南楚文化还受到了吴越文化的影响。在战国晚期幕葬中有一座秦墓,出土了巴式剑、巴式矛等巴文物,专家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来自关中秦国军旅中的一员武将,说明战国晚期秦文化已经渗入了南楚文化。

历史文化

编辑
诗词

清初诗人周嘉湘有诗云:

女萝薛荔长山限,凭吊秋风曳杖来。

冢土未销江介憾,渚宫长剩劫余灰。

黑鱼岭上寒猿泣,狮子滩头杜宇哀。

二十四坟何处是,残碑无字蚀苍苔。

屈原

屈原(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曾受楚王重用,官至左徒。后因权奸排挤而遭放逐。在沅湘间颠沛20余年之后,悲愤楚国复兴无望,遂怀沙自沉于汨罗江而死。

研究价值

编辑

汨罗山墓群汨罗山墓群

汨罗山墓群成为研究湘楚文化民俗的典型墓葬,以及研究屈原卒葬之地重要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编辑
2019年10月,汨罗山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汨罗山墓群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永青村境内的汨罗山上。

屈原墓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汨罗山墓群,路程约7.3千米,用时约16分钟。

下一篇 平江惨案遗址

上一篇 岳州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