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头古城遗址 编辑
渡头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汾市镇渡头村武水河南岸,是一处以渡头古城址为中心,并包括了城址周边墓群的古聚落遗址。
渡头古城遗址始建于秦代至西汉早期,一直使用到东汉,东汉之后就被废弃了。通过发掘与考证,考古人员确认渡头古城遗址是临武汉至六朝时期的县治所在地,也是汉、越民族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为研究古代南方边疆地区的人口迁徙、民族融合以及华夏民族文化多元一体进程提供了资料。
2019年10月,渡头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在湖南郴州市发现的渡头古城遗址是汉至六朝时期我国南岭地区古代城市的重要代表。
中文名:渡头古城遗址
地理位置: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汾市镇渡头村武水河南岸
所处时代:汉至六朝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107-1-10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86年,全国第二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渡头古城遗址。
1989年~1990年,临武县文物管理所对渡头古城遗址进行了复查,在城址外围发现护城壕、椭圆形台,在北面城墙外围发现有较多的秦汉时期绳纹板瓦、筒瓦残断,并初步认定古城基本为长方形,夯土城墙残高3~7米,长约130米,宽约120米(包括护城壕的宽度),主体面积15600平方米,西北墙中部有一宽约7米缺口,应为城门塌陷所致。城址年代为秦汉时期,遗址总面积约40000平方米。
渡头古城遗址
202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考古队对渡头古城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在渡头三星赶月和周家坪两处墓群中发掘汉至唐代墓葬6座,其中汉代墓葬4座,晋代墓葬1座,唐代墓葬1座。
渡头古城遗址水井
2023年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在湖南郴州市发现的渡头古城遗址是汉至六朝时期我国南岭地区古代城市的重要代表。
城址
综述
渡头古城遗址城址主体保存较完整,由古城、椭圆形台和护城壕组成。北面城墙缺口为城门,其余三面城墙尚未发现城门。在城内发现三处有少量的红烧土,疑似建筑遗迹。在护城壕外东北角可能存有一排水沟。
渡头古城遗址
城墙、城门
渡头古城遗址依山势而建,呈西北东南向。现存古城址大体近方形,四面城墙基本保存完好。经钻探初步认为城墙宽4~5米,残高3~6米。东西城墙残存长105米~110米,南北城墙残存长100米~103米,城址海拔高度在230米~240米间,地势南高北低。北墙中部缺口经钻探初步确认为一城门,城门残存宽6~9米。根据探眼钻探地层堆积情况来看,城门有向外延伸至护城壕中部的迹象,其北侧可能还存有一条宽约3米的U形沟。
渡头古城遗址布局示意图
瞭望台
渡头古城遗址椭圆形台夯层剖面
护城壕
渡头古城遗址城墙外围有保存较好的护城壕,城壕宽窄不一,其中东面护城壕被现代马路穿行而过,残损严重。北面护城壕因现代农业改造,城壕基本被填平。南面城壕现存深40~80厘米,长近150米,宽15~30米,从钻探来看,城壕基本为“U”形,深1.5~3.3米,其东南处因椭圆形台呈不规则状。西面护城壕基本保存完整,深度30~70厘米,长160米,宽12~15米,从钻探来看,西城壕也基本呈“U”形,深1.2~1.8米。
排水沟
护城壕的东北角,探孔明显比护城壕内探孔深30~40厘米,并向东面武水河方向延伸。探孔最底层发现有黄灰色土,似淤积土,推测该位置可能存在一条排水沟,水沟与护城壕相连接在一起。由于其被现代石子路隔断,无法全面勘探,初步认为沟宽约1米,距现地表深约3米。
城址面积
通过护城壕测量的长度来计算,渡头古城遗址城址主体面积约25000平方米,但在钻探过程中发现,在城址城门外北面地势较平坦的区域仍有较多的陶片,其分布面积近15000平方米,总面积约40000平方米。
遗址面积
渡头古城遗址陶片
墓葬区
汉代墓葬
汉代墓葬
墓葬共4座,包括2座土坑墓和2座砖室墓。土坑墓分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和带斜坡墓道的刀形竖穴土坑墓,均遭盗扰严重,墓内随葬品基本不存。2座砖室墓编号分别为三星赶月M1、M2,这两座墓葬相距较近,在发掘时采用探方法,并对M1封土堆进行了解剖。M1、M2墓葬形制基本一致,平面均呈“中”字形,由墓道、封门、前室、后室及排水沟组成。其中M2排水沟位于墓葬一侧,这种结构在这一地区较为少见。墓砖多为青砖,另有少量红砖,烧制火候较低,多见菱格纹。
晋代墓葬
晋代墓葬
墓葬1座,为斜坡墓道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封门、前室、后室组成。墓道及墓室劵顶已毁,前室正中有一凹槽,低于墓底一层砖,随葬器物多放置于此。
唐代墓葬
唐代墓葬出土器物
烧土、菱格纹残砖
瓦片
瓦片、陶片和青砖
陶片
渡头古城遗址采集的陶片主要见有罐底、罐口沿、钫腹部,基本为印纹硬陶,多泥质灰陶和红陶,多细方格纹,有少量的圆圈纹,个别陶罐口沿见有青釉。另外还有多个陶圆形器,泥质灰陶,质地很硬,火候较高,器身上有10余个的长方形小孔,用途不明。
铜钱
半两、五铢、大泉五十
简牍
简牍
人面纹瓦当
人面纹瓦当
青瓷熏炉
青瓷熏炉
铜镜
铜镜
遗址年代
渡头古城遗址采集的板瓦和筒瓦与中原地区西汉时期板瓦、筒瓦的纹饰、质地以及形制基本相同。采集的个别陶罐口沿、细方格纹和圆圈纹等均具有广州汉墓西汉时期同类器基本相似,而陶钫是西汉时期比较常见的器物。在城址内还采集的陶器口沿,其中部分口沿器表还有青釉,年代应为东汉时期。另根据城址外围出的半两钱和大泉五十,且在城内外均不见两晋以后的遗物来看,渡头古城址应始建于秦代至西汉早期,一直使用到东汉,东汉之后就被废弃。故认为渡头古城遗址主体年代为汉代。
地理位置
渡头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汾市镇渡头村武水河南岸。
渡头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渡头古城遗址,路程约19.3千米,用时约2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