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江农校纪念园 编辑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江农校纪念园安江农校纪念园

安江农校纪念园,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占地310余亩,建在胜觉寺原址上。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安江农校的前身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建校于湖南省武冈市(原武冈县)竹篙塘,后因日寇南侵,内迁于此。 安江农校纪念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有千年古刹胜觉寺、中日决战“雪峰山会战”指挥所、黔阳地革委机关等重要历史遗迹,以及原安江农校办学时的各类教学科研设施和袁隆平院士旧居等纪念设施。纪念园集教学、科研、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是袁隆平及其团队进行杂交水稻研究过程的重要见证。

2009年8月20日,安江农校纪念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增补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安江农校纪念园

地理位置: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

占地面积:206666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文号:国函〔2009〕97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所处时代:民国至今

历史沿革

编辑
民国三十二年(1941年)1月,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改名为湖南省第十一职业学校。

1950年2月,湖南省第十一职业学校更名为湖南省安江农林技术学校。

1958年,学校下放黔阳老区,湖南省安江农林技术学校更名为黔阳专区农学院。

1959年,黔阳专区农学院更名为黔阳农业专科学校。

1962年,黔阳农业专科学校收归为湖南省农业厅管理,翌年恢复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校名。

1977年,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下文,成立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研究室,翌年恢复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校名。

2008年3月,经袁隆平院士同意将安江农校正式定名为“杂交水稻发地—安江农校纪念园”,并亲自题写园名。

2009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书面报告,请求将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特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江农业学校大门安江农业学校大门

建筑格局

编辑
安江农校纪念园,完整地保存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二十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所修建的校园建筑及杂交水稻科研设施,如袁隆平故居、李必湖旧居、大礼堂、校训碑、青年教工宿舍、教学楼、放生池、红房子、杂交水稻研究试验田、玻璃温室、遗传实验室、大垅试验田、杂交水稻发源地纪念碑、农艺场等,重现了袁隆平院士在安江农校工作、生活及科研场景。

主要建筑

编辑

院士旧居

院士旧居,园内袁隆平院士的第二处居所,是袁院士早期攻关杂交水稻期间居住之处,自1964年至1983年,院士全家居住于此,3个儿子先后诞生于此,杂交水稻研究从立项到三系配套成功以至推向全国(1964年至1976年),基本是在居住于此期间完成。

袁隆平旧居袁隆平旧居

校训碑

校训牌,全称为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校训牌,又名毛主席语录牌,建于二十个世纪六十年代,牌面文字几经更易,初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泽东”,后改为“文明进取,勤奋务实”,今为“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和“文明进取,勤奋务实”。

校训牌(毛主席语录牌)校训牌(毛主席语录牌)

青年教工宿舍

青年教工宿舍,建于二十个世纪五十年代,苏式风格,曾为安江农校青年教职员工宿舍,袁隆平院士于1964年在此结婚,袁院士自毕业分配来校工作,在此共生活了11年。

青年教工宿舍青年教工宿舍

放生池

安江农校纪念园近代以前为千年古刹胜觉寺庙址,该塘为寺庙僧众放生鱼龟之所,为正方形布局,形似古代官印,所以又名印堂。

胜觉寺放生池(印塘)胜觉寺放生池(印塘)

专家楼

专家楼建于1980年,初为杂交水稻研究室,后改建为专家楼,供袁隆平、李必湖两家居住。

院士新居院士新居

红房子

红房子建于1939年,美式鱼鳞板建筑,为抗日战争末期湘西会战的中美联合指挥所。

安江农校纪念园

大礼堂

学校大礼堂,学校通常用于举办各种活动,如演讲、会议、音乐会、婚礼等。

大礼堂和游泳池大礼堂和游泳池

教研楼

教研楼,袁隆平曾在此备课、批改作业。

教研楼教研楼

教学楼

教学楼已经辟为“杂交水稻发源地纪念馆”。

教学楼教学楼

试验田

1964年,袁隆平院士在这几块试验田里发现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开始用“三系”法研究杂交水稻。也正是这个原因,安江农校纪念园被誉为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

试验田

价值意义

编辑
安江农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对中国乃至全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校,特别是袁隆平院士在安江农校从事教学和杂交水稻研究历时37年,并在这里成功地研究出“三系”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从这里发源并由此走向世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超高产水稻的国家。到2009年,中国累计推广6000 亿亩,增产粮食 600多亿公斤,年增产稻谷可养活160 多万人口,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自给难题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国际同行称为“东方魔稻”,安江农校也被称为“杂交水稻的发源地”,具有极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安江农校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农业科学家冲破当时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束缚,创造了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的奇迹,见证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这里是传承袁隆平学术思想,弘扬袁隆平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安江农校对于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及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是集杂交水稻科研和稻作文化展示于一体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见证人类稻作文明阶段性的一个重要载体。

安江农校纪念园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保护利用价值。

安江农业学校大门安江农业学校大门

保护措施

编辑
2004年9月,安江农校被怀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怀化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8月20日,安江农校纪念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增补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江农校纪念园国保碑安江农校纪念园国保碑

交通路线

编辑
地理位置

安江农校纪念园

交通指南

驾车:沿209国道至安江镇1公里至安江农校纪念园,或沿上海—昆明高速公路到安江出口3公里至安江农校纪念园。

高铁:乘坐怀衡铁路至安江东站出口步行1公里至纪念园。

飞机:安江农校纪念园距离芷江机场40余公里路程。

公共交通:乘坐安江镇至大畲坪公交车至安江农校纪念园。

开放时间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