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家寨古城遗址 编辑
魏家寨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寨村,是汉时期的古城遗址。
魏家寨古城遗址地处酉水河中上游南岸,与龙山里耶古城遗址隔河相望。古城始建于西汉,在历年的考古发掘中,发掘出西汉古墓260座,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青铜礼器和流通货币等文物共2700多件,对研究汉代酉水流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另外该墓葬的发掘,为酉水流域青铜冶炼历史研究填补了重要实物资料,进一步完善了魏家寨西汉古城研究的实物佐证,对研究里耶地区和酉水流域当时的经济和人文历史都有重要价值。它续写了里耶秦简的辉煌,填补了秦汉演变湘西地区历史记载缺失的空白。
2013年3月5日,魏家寨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魏家寨古城遗址
地理位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寨村
所处时代:汉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374-1-374
魏家寨古城于1996年6月调查发现,后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处多次现场复查,初步认定属西汉时期的古城。
2004年、200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魏家寨古城遗址进行全面勘探和试掘。
发掘区域墓葬航拍
魏家寨古城遗址地处武陵山脉的腹心地带。武陵山脉既是湖南洞庭湖流域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之间的自然屏障,又是周边地区古代文化的交汇地带,于此横穿的酉水河则成为沟通洞庭湖流域与乌江流域的重要走廊。魏家寨古城遗址所处的清水坪镇位于酉水上游的一个河谷盆地内,自战国至两汉时期该盆地分布有不同时期的三座古城(遗址):里耶古城、魏家寨古城和大板遗址,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三处古墓群,即麦茶墓群、清水坪墓群和大板墓群。
古城城址
魏家寨古城遗址
魏家寨古城特征,一是面积很小,工程量不大;二是城内人工堆筑的地面很高。这似乎可以说明该城的兴建,一方面具有军事据点性质,另一方面又吸取里耶古城受到洪水威胁、破坏的教训而作了防洪方面的特别考虑。
墓群
墓葬位于酉水南岸一处低矮山丘之上,北距酉水河岸约60米。墓葬方向可分为两类:一类墓葬为东北-西南向,共15座。墓葬分布较有规律,自西向东约可分为三排,每排间距约13~15米。西边一排墓葬2座,为M1、M2;中间一排墓葬6座,为M5~M8、M11、M14;东边一排墓葬5座,为M1~-M20。二类墓葬为近南北向,共5座,有M4、M9、M12、M13、M15,位于一类墓葬间的空地及墓地北面边缘处。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20座墓葬约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秦至汉初、西汉、东汉和明清。其中秦至汉初墓葬1座(M14),西汉、东汉墓葬18座,明清墓葬1座(M18)。亦即该墓地年代是以两汉墓葬为主体,其他时期墓葬零星分布。
M14发掘照(上为西)
M6航拍照(上为南)
M8(上为西)
M19,竖穴土坑墓,墓室较长。墓口长3.25米、宽1.5米、深1.1米,方向70度。墓室东面出麻布纹硬陶坛1件,时代约在新莽至东汉初年。
M10航拍照(上为北)
明清墓葬,M18,竖穴土坑墓。墓口长1.米9、宽1.2米、深0.95米,方向61度。该墓平面被较多河卵石块混杂灰土覆盖,北壁、东壁中间立有石板。清掉卵石层后墓内出现较干净的黄灰墓土,下挖后到达平整墓底,近墓底填土中混有少量青花瓷片。墓内未见随葬品。墓上垒放石块的葬俗为湘西地区明清墓葬的常见形态,也体现了当地特殊的丧葬习俗。
地理位置
魏家寨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寨村。
魏家寨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魏家寨古城遗址,路程约9.2千米,用时约19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