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县古城墙 编辑
寿县古城墙,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始建于宋,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明清时曾多次修葺,已历经900多年。
寿县城墙有四门,东门称为宾阳,南称为通淝,西门称为定湖,北门称为靖淮。而四门的瓮城也依然保存。寿县城墙作为宋至清代古建筑,同时也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结晶的标志性建筑。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中文名:寿县古城墙
外文名:Ancient city wall in Shou County
级别批次: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地区:安徽省寿县
批准文号:国发〔2001〕25号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322-128
时代:宋至清
地理位置:寿县寿春镇
景点级别:AAAA级
南宋宁宗12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
明正统二年(1437年),夏六月朔日,西北风大作,巨浪冲击,城垣坍塌七百九十八丈,泊岸六千六百五十余尺,楼橹木石一时荡尽.淫雨既久,官厅、廪宇、营房等类十坏八九。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御史杨瞻创建,即于城墙外侧壁脚处加筑一周高3米、宽约8米的护城御水石岸,其内口与城墙根基联为一体,外口则以条石叠砌壁立护城河沿。
明万历元年(1573年)大修。张梦蟾有记曰:“寿州城下故瓮涵,盖泄市圃中潴水”,“一在城西南,地势峭峻,近塞弗通,东北并西北者,则今存也。”今存二涵,一在东北,一在西北,系砖石结构之圆筒状坝墙,称为“月坝”,与城墙等高,创自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知州刘焕。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
光绪十年(1884年)四月和三十三年三月重修,立有“崇墉障流”(吴中钱禄曾题)和“金汤巩固”(莘庵彭城孙题)两楷书石刻。其不易淤塞,主要原因在于“月坝”型优于平地设涵。当城外水涨高于涵洞出水口高度时,月坝内水平跟着升高而不能倒灌城内。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二十九年,日本侵略军先后三次攻陷寿县城。日军第一次攻城时,炮火击穿北门城楼,沦陷期间,城上雉喋、画凉亭、文峰塔及四门城楼相继毁去。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侵华日军为控制水陆交通要点,与红军在寿县古城墙上发生激烈战斗,古城墙发挥了重要军事防御作用。此后,其主要功能开始转为防洪。
寿县古城墙因年代久远早已完成历史使命,但寿县古城墙直到现在还在护卫着古都的居民。
1987年上半年,重建了北门内檐挑檐,东门(宾阳门)城楼及部分雉堞。7月份,加固了东线墙体。
寿县古城墙
寿县古城墙
寿县古城墙位于淮河南岸,八公山下,古城略呈方形,棋盘式布局。城墙周长7147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城内面积3.65平方千米。城墙墙基以块石圈砌,墙体中间以粘土夯实,外壁包贴特大青砖。砖石缝均用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浆加以填灌,城墙上筑有“敌楼”和“警辅”,墙顶外沿修有“雉堞”,也就是带垛的矮墙。城有四门,门上阴刻其名,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并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城门与瓮门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而南城门与瓮门则处于同一中轴线上均为南向出。四门之外设有吊桥,城外有护城河。
寿县古城墙
城池所处的地理环境,匠心独运,于军事防御之外,还能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这也是古城池能完整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明代为了加固城基,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护城泊岸,城内北部东、西两隅各有一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入城。涵额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城墙的真实写照。1991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显示了它的特殊功能。
城墙
石堤
护城石堤
月坝
明万历元年(1573年)寿县出现了月坝。所谓月坝,即以城内涵段之转角角顶为圆心,向上建筑一砖石结构的圆筒状坝墙,其直径7.7米,壁厚0.5米,高于城墙。周围又围护以厚实的堤坡,远远看去像个小山包。月坝内设石阶,可沿级递下,坝底涵沟上砌砖旋,设闸数道。月坝有四个功能:第一,从整体上保护涵闸,使之与外隔离,避免了内河积水的淹没,第二,可以随时进坝启闭闸门,控流自如;第三,可及时比较内外水位;第四,可以彻底消除外水倒灌成灾的隐患,光绪年间重修时,东西月坝分别荣膺了“崇墉障流”、“金汤巩固”的誉称。
寿县城墙内东北方向,有个类似山包的建筑就是古涵洞,即水关月坝。寿县的“月坝”有三处,即城东北、西北和西南各一处,现存的只有东北和西北角两处。
城门
城门
城涵
城墙排水系统
石刻
石刻
寿县古城墙
文保碑刻
2012年,为护好、修好古城墙,寿县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外墙整治。
2013年,安徽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2013年“861”项目投资计划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建设工作包括寿县古城墙维修整治等3个项目。寿县古城墙维修整治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古城墙基础设施、古排水涵整修整治、防洪墙维修、雉堞复建、城门城楼城台防渗维修、护城河整治、西门复建等,总投资1.5亿元。
2016年,寿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出台《寿县古城墙保护管理办法》, 为古城墙编织更加严密的“防护网”。
淝水古战场
寿县因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金戈飞扬之处。从秦灭楚到抗日战争,在寿县就发生了17次规模较大的战事。寿县古城墙就是寿县历代战争史上的历史见证。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的秦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围棋赌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典故。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这一文中,还引用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典故。
淮南市内可乘坐淮南公交29路抵达寿县南门公交枢纽,步行至通淝门。
开放时间:早7:00—晚17:00。
寿县古城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