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员公支祠 编辑
员公支祠,堂名称寿乐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昌溪乡昌溪村,是清朝时期的建筑遗存。
员公支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吴姓家族的支祠,规模较祖祠小,但建筑艺术较高。“员工支祠”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檐顶和额枋为木质,立柱和靠背石皆为石质。有月梁、额枋、斗拱,高瓴重脊,八角起翘,檐板红漆雕花。明间额枋上挂一块题有“员公支祠”四字的横匾。员公支祠三进三开间,门厅五凤楼式,立有高大石鼓门墩。中进享堂额枋与开间等长,气势开阔。后进寝堂天井设有消防井,寝堂楼板中开有香火窗,结构独特。员工支祠保存较好,为研究当时的宗族文化、建筑艺术提供了较好的实例。
2004年,员公支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员公支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员公支祠
地理位置: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昌溪乡昌溪村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065-3-36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别名:寿乐堂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吴承仕与徽商吴良臣共同创办“昌溪私立复兴小学”,校址设在员公支祠。
抗日战争期间,员公支祠成为歙南抗日救亡的宣传中心,祠堂内的墙壁上,依稀可以看到“读书救国”的标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员公支祠成为昌溪小学的校园。
员公支祠,堂名称寿乐堂,是吴姓家族的支祠,规模较祖祠小,但建筑艺术较高。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三进三开间,门厅五凤楼式,立有高大石鼓门墩。中进享堂(乐寿堂)额枋与开间等长,气势开阔。后进寝堂天井设有消防井,寝堂楼板中开有香火窗,结构独特。
“员工支祠”坊
梁柱上的木雕
“员工支祠”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宽9.3米,高约8米,两侧有护墙。檐顶和额枋为木质,立柱和靠背石皆为石质。有月梁、额枋、斗拱,高瓴歇山式重脊,八角起翘,檐板红漆雕花。明间额枋上挂一块题有“员公支祠”四字的横匾,楷体。枋下明间辟一大门,次间为粉壁砖墙。该坊原是员公支祠的大门。
泮池
“员工支祠”坊前为一个方方正正的水塘,面积约有50平方米,前有长廊。
乐寿堂
木牌坊
乐寿堂,天井比较开阔,额枋与开间等长。柱梁全部选用优质柏木,因此当地人称“柏木厅”。正梁长约13米,高约1米,有徽州第一大双梁之称。
员公支祠天井围栏的十二块石料选用带天然石纹的景纹石,上有山水、花草、雷电等自然生成的图案。
匾额
匾额
员公支祠大门正中悬挂御赐“七叶衍祥”匾额,乃清咸丰帝为嘉赏本村中宪大夫吴怡园家族七代五世同堂而御赐;寿乐堂里悬挂了诸如“朝议大夫”“林下清风”“荣开千紫”之类光宗耀祖的匾额;寿乐堂里还有“进士”匾,为吴氏九世孙、明洪武年间进士吴仕昭而立。
员公支祠和遗址碑
地理位置
员公支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昌溪乡昌溪村。
昌溪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员公支祠,路程约38.7千米,用时约58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