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镇海桥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屯溪镇海桥屯溪镇海桥

屯溪镇海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处,跨立在横江口上,东西贯穿屯溪老街与黎阳,旧时为进出屯溪的门户。屯溪镇海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屯溪镇海桥为六墩七孔石拱桥,为6墩7孔,宽6米,高10米,长133米。由于桥体较高,桥两头的地面低于桥面,于是又从两端延伸出各15米的引桥。

2019年10月7日,屯溪镇海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屯溪镇海桥

地理位置: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三江口

所处时代:明代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

别名:镇海桥

编 号:8-0304-3-10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屯溪镇海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清初,桥被水冲圮。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桥成。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四月,镇海桥不幸毁于一场大水。

清光绪十年(1884年),镇海桥四座桥墩受损严重。屯溪的茶商、盐商发起公益总动员,一时间商贩、市民纷纷捐款,修葺完毕,并于桥上立功德碑以纪念。

2023年1月13日,屯溪镇海桥通过文物保护工程竣工验收。

建筑格局

编辑
屯溪镇海桥为六墩七孔石拱桥,为6墩7孔,宽6米,高10米,长133米。由于桥体较高,桥两头的地面低于桥面,于是又从两端延伸出各15米的引桥。拱脚、拱圈均用褐红麻条石交错砌筑,桥面、桥栏以茶园石铺设,桥栏纵向条石两头凿阴阳榫,互为衔接,上下连接处凿蝴蝶形卯样,又用铁梢卡锁,形成整体。石料以糯米稀、猕猴桃藤汁加灰浆胶结,加强石料之间的牢固程度。尤其是桥墩上游砌成三角形,墩顶端分水石尖翘起,有效错开洪水时上游冲来的漂浮物,以免一些大型漂浮物被卡在桥墩上,减少洪水的冲击力度,有效保证石桥的安全。

<p>屯溪老大桥

屯溪老大桥

屯溪老大桥风光

屯溪老大桥风光

屯溪老大桥风光

屯溪老大桥风光

屯溪老大桥风光

屯溪老大桥风光

屯溪老大桥风光

屯溪老大桥风光

屯溪老大桥风光

屯溪老大桥风光

屯溪镇海桥

屯溪镇海桥

屯溪老大桥桥面

屯溪老大桥桥面

屯溪老大桥

屯溪老大桥

屯溪老大桥

屯溪老大桥

屯溪老大桥

屯溪老大桥

屯溪老大桥

屯溪老大桥

文物遗存

编辑
屯溪镇海桥东临街处建有高大拱门,上悬“镇海桥”三字金匾。

历史文化

编辑

修建背景

明朝中叶,屯溪、黎阳两地的商业已经相当繁荣,但是由于横江相隔,来往仅靠渡船和临时搭建的木桥,满足不了行人和运输的需要。嘉靖十五年(1536年),在屯溪西郊的隆阜村人戴时亮的倡议下,各方筹资,修了一座石桥,这便是屯溪桥。

程子谦

屯溪镇海桥经过140年的风雨侵蚀,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洪水冲击而轰然坍塌。屯溪东郊率口人程子谦,是一位太学生,以孝行受到乡里人的称赞,家中富有,轻财乐善,遇有地方公益之事,诸如建祠堂、办文会、修石堤等,都乐于输捐。他见屯溪桥坍塌,毅然决定自己一人拿钱重建。由于这座桥规模宏大,用材考究,工程艰巨,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建成,工程费用共计670万贯钱。不料,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四月,又暴发了特大洪水,休宁县城墙被冲毁数十米,屯溪石桥再次被洪水冲垮。这时,程子谦仍然健在,得知桥被大水冲毁之后,深为自责地说:“桥这么不牢固,是我的过错。”第二年秋天,他再次独资重建屯溪桥。这次重建,程子谦更加注重工程的质量。

保护措施

编辑
2019年10月7日,屯溪镇海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址

屯溪镇海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处,跨立在横江口上,东西贯穿屯溪老街与黎阳。

屯溪区

交通

从屯溪区至屯溪老街即可到达屯溪镇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