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太平桥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太平桥歙县太平桥

歙县太平桥,又名河西桥、庆丰桥、寡妇桥等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徽州古城南边的练江上,于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由当时徽州知府刘炳建造。

歙县太平桥为联拱式大型石拱桥,共16孔,孔径12.4~16米,全长294米,行车道宽6.9米,桥高20余米,桥体与分水尖采用红色粉砂岩砌筑,桥面及石栏板为青色泥灰质角砾叠砌。桥洞用长条石横列环砌,下部为重力式嫩台,上部为实腹式石拱。

1981年,歙县太平桥被安徽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歙县太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歙县太平桥

地理位置: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徽州古城南边的练江上

所处时代:南宋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

别名:河西桥,寡妇桥,人皮桥、庆丰桥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 号:8-0310-3-113

历史沿革

编辑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歙县太平桥由当时徽州知府刘炳建造。

元末,毁于兵火。

明初,改临时性浮桥为正式木桥。

明弘治年间,知府何歆易木桥为石桥。

清初,桥毁。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休宁人、郎中程建出款主持重建,

清乾隆九年(1744年),程建去世,其子程大续建。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山洪将大桥拦腰冲断,交通断绝。官民为了重建大桥,“泅重渊,奠基址,伐新石,筑深塞漏,工无苦窳。”经五任知府,历七个寒暑,直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方告竣工,耗银达十万余两。除移用徽州各典商捐助朝廷海疆防御用银四千八百余两外,又由徽州所属的歙县、休宁、婺、祁门、黟县、绩溪六县捐银两万零一百余两,不足部分,再由黟县的胡元熙(笛农)和歙县的程祖洛承担。

歙县太平桥

建筑格局

编辑
歙县太平桥面临练江、背靠披云峰,西旁太白楼,是联拱式大型石拱桥,共16孔,孔径12.4~16米,全长294米,行车道宽6.9米,桥高20余米,桥体与分水尖采用红色粉砂岩砌筑,桥面及石栏板为青色泥灰质角砾叠砌。桥洞用长条石横列环砌,下部为重力式嫩台,上部为实腹式石拱。20世纪70年代初,桥面浇灌钢筋混凝土,改装桥栏板,有一米多宽的人行道,安装弧形吊杆太阳灯。

歙县太平桥歙县太平桥

文物遗存

编辑

碑碣

歙县太平桥上建桥心亭,亭内有碑数块。解放后,为便利公路交通,拆除了桥心亭,亭内碑碣移存桥西太白楼内。

历史文化

编辑
据说古代有文规定民间造桥桥孔必为单孔,造双孔桥有欺君之罪,歙县有个心地善良的寡妇,为了让练江两岸百姓往来之便,将一生的积蓄造这座石拱桥,但是不慎建了16个桥洞的石桥,犯了朝廷王法,被钦处剥皮之刑,悲愤含冤而死。故当地人又称它为人皮桥、寡妇桥,来纪念这位行善积德的女人。

歙县太平桥歙县太平桥

保护措施

编辑
1981年,歙县太平桥被安徽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歙县太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址

歙县太平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徽州古城南边的练江上。

太平桥

交通

从歙县公路客运站,可直达徽城镇徽州古城南边。

下一篇 巴慰祖宅

上一篇 稠墅牌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