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 编辑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北古井镇古井酒厂内。 该遗址分布面积总计340平方米,为古井贡酒生产区。始建于明代。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主体由明清窖池群、明清酿酒遗址和北院明代古井、南院宋代古井四部分构成。是集酿酒窖池、酿酒用水遗迹(宋、明古井)、晾堂、蒸馏设施等酿酒设施于一体的老字号遗址,为研究苏鲁豫皖地区酿酒历史及工艺提供了实物证据,并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经济价值。
2013年3月5日,古井贡酒酿造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古井贡酒酿造遗址
地理位置: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北古井镇古井酒厂内
所处时代:宋代至清代
占地面积:34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196-1-196
类型:古遗址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怀氏后人继承先辈“公兴槽坊”窖池,酿制“怀花酒”。
1958年春,亳县张集乡第十一人民公社在“公兴槽坊”旧址办起了“减店酒厂”。
1959年,安徽省政府将其并入省直属酒厂“安徽亳县古井酒厂”。
1960年,毫县古井酒厂申请注册古井牌“古井贡酒”,同年5月,古井贡酒就被评为安徽省名酒。
1991年9月,古井贡酒张集酿造基地正式投入建设。
1993年,竣工。
1996年,该厂改制为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隶属古井集团。
2008年,对外开放该区域中的万吨地下酒库是景区参观路线中的重要景点。
古井贡酒酿酒遗址
结构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主体由明清窖池群、明清酿酒遗址和北院明代古井、南院宋代古井四部分构成。
明代窖池,结构呈斗状,口大底小,口沿呈长方形,与作坊在同一平面,深1.8米,长2.7米,宽1.3米。
宋代古井,井口距地表以下4.8米,井口呈圆形,直径0.6米,井深4.2米,井水在井口0.5米以下。井为砖砌结构(砖长29厘米、宽14厘米、厚5厘米),井底直径大于井口直径,井壁为立砖平砌,平砌5层,再立砌1层,底盘两层砖平砌,无底砖。
特点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的明代窖池四壁与底面均敷窖泥。其内壁窖泥,是酿酒主体生香功能菌(己酸菌、丁酸菌、甲烷杆菌等)繁衍栖息场所。池底5米以下才见黄土,池底与黄土层间,泥色由深青色转浅灰色,酒香扑鼻。窖池内窖泥微生物从投粮酿酒槽醅中得到营养供给,长年累月驯化和富集,已形成庞大微生物生态系统。
明窖池群
传说轶事
原减店集的百姓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一口古井上面盖着红石板;红石板不能打开,打开以后会红透半边天。
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黄河发了一次特大洪水,夺淮入海,当时的人们为了躲避水灾,可能在临走前用了当时农村用的石磨或碾盘之类的石板盖在井口上。后来又经多次泛滥,淤积造成地面抬升,井体下沉,终于形成了地下井,千年后方重见天日宋井的水质,是偏碱性的水,富含锶、碘、钾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非常适宜饮用和酿酒。
2002年5月,司马义·艾买提同志来到古井,亲口品尝了宋井水,称赞这是“革命的神水”。
2013年3月5日,古井贡酒酿造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北古井镇古井酒厂内。
交通路线
从谯城区人民政府华祖庵景区站上车乘111路/5路到古井白酒博物馆站下车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