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清溪塔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池清溪塔贵池清溪塔

贵池清溪塔,即“妙因塔”,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流坡村清溪组清溪河故道与长江入口处,介于东径117°30'02.4"、北纬30°41'10.2"之间。贵池清溪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201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拨款对其整体修缮,并修复了该塔塔刹。

贵池清溪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层,通高55.7米,主体砖石结构,塔砖按池州府定制的规格由各窑署名烧制而成,有张玉造、文造、涂堂造等。塔底层筑砌低矮八边形台基,塔基上砌筑塔体,塔边角砌立砖柱,塔外设置塔檐,以砖雕斗拱撑托,上盖筒瓦。贵池清溪塔是江南地区明代砖石制作技术和佛塔砌筑技术的作品,体现了时代建筑风格,是地方政府主持督造的大型公共地标性建筑,成为池州市省级历史文化城的标志性建筑。

2019年10月7日,贵池清溪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贵池清溪塔

地理位置:池州市贵池区流坡村清溪组清溪河故道与长江入口处

所处时代:明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299-3-10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别名:妙因塔

历史沿革

编辑
贵池清溪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贵池清溪塔竣工。

崇祯十五年(1642年)夏,该塔塔刹遭雷击毁,塔身无恙。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之间,日本军队炮击清溪塔,该塔北部迎江面小面积坍塌。

1982年,原贵池县人民政府简易维修了塔门砖券、外塔壁与覆钵形塔刹。

2002年,池州市人民政府抢救维修了塔心室佛龛、塔檐、塔顶,更换了灰筒瓦,并安装了霓虹灯,增设了避雷等设施。

201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拨款对其整体修缮,并修复了该塔塔刹。

建筑格局

编辑
贵池清溪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层,通高55.7米,主体砖石结构,塔砖按池州府定制的规格由各窑署名烧制而成,有张玉造、吴文造、涂堂造等。塔底层筑砌低矮八边形台基,塔基上砌筑塔体,塔边角砌立砖柱,塔外设置塔檐,以砖雕斗拱撑托,上盖筒瓦。塔底平面呈正八边形,边长4.61米,塔径12.15米,周边长37.69米;塔基设砖制须弥座,束腰处有砖雕;开设三扇拱门,塔正门朝南,正门门洞上方镶嵌砖雕横匾,东、西面各开一门,穿过拱门直抵塔心室;塔心室设壁龛,内嵌佛像(今无存);穹窿式收顶。塔体二层至七层形制与底层大同小异,均设拱门、盲门、拱窗、穹窿顶,塔七层设置木质顶撑,顶托塔刹;但塔体每层规格大小不一,自底向顶逐层渐收,比例协调、收分恰当,每层塔身高5米多,顶高5至7米不等。上塔通道设在东西两侧壁内,花岗岩石阶或砖阶作壁内折上式,每层台阶25至29级不等,共159级台阶,其中一至四层登塔路线采取“脱节螺旋”方式,五至六层运用逆时螺旋踏跺。每层回廊与塔梯通道采用叠涩法与砖券方式,使塔外壁与内壁连为一体。层层设壁龛,内嵌佛像。

贵池清溪塔

文物遗存

编辑
贵池清溪塔体镶嵌留存多块碑刻、题记。正门门洞上方镶嵌砖雕横匾,楷书“妙因塔”三字塔名,落“万历辛丑(1601年)端阳立”款。

文物价值

编辑
贵池清溪塔是江南地区明代砖石制作技术和佛塔砌筑技术的作品,体现了时代建筑风格,是地方政府主持督造的大型公共地标性建筑,成为池州市省级历史文化城的标志性建筑。该塔是儒、释、道三种文化交融的产物,系长江沿岸规模较大的七级浮屠,兼备佛塔、风水塔双重文化属性,具有舟船航行标志实用功能,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来历

贵池清溪塔因紧临村边的清溪河,故名清溪塔,亦称清溪妙因塔。

保护措施

编辑
2019年10月7日,贵池清溪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贵池清溪塔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流坡村清溪组清溪河故道与长江入口处。

清溪塔

交通路线

从贵池区坐车至流坡村清溪组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