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田村古建筑群 编辑
黄田村古建筑群,位于泾县榔桥镇东南部,黄子山西麓,是皖南古民居的代表之一,共有古建筑56处,单体建筑135栋,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
黄田村古建筑群是安徽省保存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之一。黄田古村历史悠久,始于北宋嘉祐年间,鼎盛于明、清,已有千年历史。古民居从选址、规划到建筑的设计,无一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展现出古人对“天人合一”的愿望。黄田村古建筑群四周青山绿水,其建筑既有苏州园林的风格、宫庭建筑的恢宏,更有皖南建筑的特色。
2006年,黄田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黄田村古建筑群
地理位置:安徽泾县的东南部
所处时代:清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批号:国发【2006】19号
编号:576-Ⅲ-279
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
黄田村古建筑群
黄田村村域似船形,位于黄山南(泾县最高山),凤子河北,村内现存有58处,103栋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大多建于清乾嘉年间,村边原有四、五道围墙将村子严密包围,凤子河环村而流,是天然的“护村河”。
黄田村古建筑群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清代建筑艺术、技术之大成,体现了典型的“儒商”文化,也是古代皖南民居建筑精品的代表作。整个环境是一个十分宜于封建大家庭的起居、饮食、祭祖、读书、休息等多种功能的要求,外观上形成了巧妙地利用溪水和山势,总体外形上类似大客轮的建筑群体。
建筑布局
黄田村古建筑群
崇德堂
思慎堂
思慎堂又名紫盛堂,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75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4座并列的正屋均为前有长方形大院,两侧各有一座边屋,构成“四合院”式的庭院。正屋与边屋都是一字前墙,花砖门墙,麻石门坊。还另有“乐善好施”牌坊一座。
荣禄大夫第
荣禄大夫第
聚星堂
聚星堂建于清雍正至乾隆初年(1723—1750年)。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1300平方米。花砖门墙,麻石门坊。门内有门厅、天井、堂厅。堂厅两边各有3间正房,走廊两端还有两个约4平方米的小板楼。门墙内外均为花砖贴面,麻石门坊。门坊内侧上有木板小姐楼,递次为天井、堂厅、正房。
洋船屋
洋船屋
旗峰公家庙
旗峰公家庙,又名敦睦堂。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820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花砖门墙,白石门坊,以后依次为大门、门厅、天井、正厅、两厢楼、整个建筑物内的梁柱门窗都施朱红油漆。右边本立堂敞厅,一进3开间,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92平方米。大门两侧各有厢房、天井。左边敬修堂,一进5开间,前后两进。建筑面积317平方米,递次为天井、堂厅、正房。
黄田村古建筑群
2006年,黄田被批准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
2006年,黄田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黄田村被授予“中国景观村落”荣誉称号。
2013年,国家文物部门将黄田古建筑群文物保护项目,列入中国3处文物维修保护样板示范工程之一。修缮工程包括近20座古民居单体的修缮保护,古民居消防、技防、防雷设施建设,以及古村落环境整治和历史风貌的恢复等,修缮面积共2.3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近7000万元。
2016年,安徽省文化厅和相关市县加强徽派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和宣传工作。修订了《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泾县实施〈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办法》、《泾县古民居流转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为徽派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撑。
黄田村
黄田古民居
交通信息
上海市距景区:申苏浙皖高速→宣城东→322省道→泾县→205国道→榔桥镇左转4公里
杭州市距景区:杭宁高速→沪渝高速→宣城东→322省道→泾县→205国道→榔桥镇左转4公里
南京市距景区:宁芜高速→芜湖南→205国道→泾县→榔桥镇左转4公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