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

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老后街五福斋巷内,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是一座二层四栋三间砖木结构的楼房,楼房上下对称,四周均为宽1.3米的走廊,原是距安源约4千米的丹江大地主王守愚(萍矿顾问)的家。民国十年(1921年),李立三奉中共湖南省委组织委派,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当时以教师的合法身份,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旧址楼上的三间做校舍,办起了平民小学。经过思想教育和实践考察,民国十一年(1922年)1月,在安源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即工人夜校。夜校最初有学员60余人,按文化程度高低分为两班,学生凭听讲证进入课堂,各科成绩及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使用过的教科书:《补习教科书》《小学国语教科书》《补习国语教科书》《工人读本》《平民读本》。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当时领导下,开办学校、提高工人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培养工人运动干部、建立和发展党、团、俱乐部组织,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红色教育基地。

2019年10月,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

地理位置: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老后街五福斋巷内

所处时代:1922年

占地面积:约 8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613-5-09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民国十年(1921年),李立三奉中共湖南省委组织委派,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当时以教师的合法身份,租下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旧址楼上的三间做校舍,办起了平民小学,免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然后以访问学生家长名义,广泛接触工人,了解各方面情形,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经过思想教育和实践考察,民国十一年(1922年)1月,在安源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即工人夜校。白天小学生在这里上课,晚上工人在这里上课。

民国十一年(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工人夜校由一所发展到七所,学员一千余人,同时还设立了补习部、子弟部、妇女职业部以及阅报室、图书馆,各工作处还设立了读书处,并备有《工人周刊》《劳动周刊》《大公报》等报刊,供工人业余时间自由阅览。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原房屋倒塌。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

1968年,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在原地基上按原貌修复。

建筑格局

编辑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是一幢坐北朝南,四栋三间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楼房上下对称,四周均为宽1.3米的走廊。建筑面积约32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当时学校简陋,桌子、板凳都很粗糙。学校设立了工人读书处,建立了工人图书馆、公共阅报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人教育系统。

文物遗存

编辑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使用过的教科书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留存有学校当时为学员颁发的毕业证书、补习课程表、教科书封面图等。夜校最初有学员60余人,按文化程度高低分为两班,学生凭听讲证进入课堂,各科成绩及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使用过的教科书:《补习教科书》《小学国语教科书》《补习国语教科书》《工人读本》《平民读本》。补习学校的教材首先采用粤汉铁路工人学校的讲义,以后由俱乐部教员自己编印。

历史价值

编辑

水彩画《夜校的明灯》水彩画《夜校的明灯》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当时领导工人阶级开办学校、提高工人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培养工人运动干部、建立和发展党、团、俱乐部组织,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红色教育基地。

保护措施

编辑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

2019年10月,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老后街五福斋巷内。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路程约3.8千米,用时约9分钟。

下一篇 观音桥

上一篇 总平巷矿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