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如寺塔林 编辑
真如寺塔林,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城东北22公里云居山五脑峰南麓,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
真如寺塔林分布在真如寺周围,包含唐至近现代高僧幕塔近百座,分布面积300余平方千米,主要有:唐道禅师塔、北宋罗汉塔、宋心印禅师塔、元喇嘛塔、明顓愚和尚全身法塔、清德胤禅师塔、清元宗禅师塔、清雄庆禅师塔、清古镇禅师塔、清戒显和尚全身塔、虚云和尚舍利塔和海会塔等。僧塔选址大多围绕真如寺,采用坚硬的花岗石为材料,由塔基、塔身、宝盖顶构成,中部为墓塔,四周为栏杆或半封闭墓墙,塔前拜台。僧塔石雕工艺高超,图案细腻精美。真如寺塔林为中国僧塔建筑设计的一个典范。真如寺塔林保存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年代序列详明,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佛教发展史和建筑艺术史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2006年5月25日,真如寺塔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真如寺塔林
地理位置: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城东北22公里云居山五脑峰南麓
所处时代:唐至元
占地面积:300 k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601-3-30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唐中和三年(883年),曹洞宗二祖道师于此弘法传宗,树百丈农禅之家风,标新丰顿悟之法门。由此,“云居院”声名远扬,门徒云集,成为四方朗圣之地。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敕改名为“真如禅寺”。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南岳下第十五世法如禅师率众重修寺宇。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北京万佛堂住持诸缘洪断和尚南下云居山,率僧众大兴土木,重建寺宇。神宗皇帝御书匾额楹联赐真如寺,以示嘉勉。
2017年,永修县文物管理所开展云居山真如寺塔林保护规划项目。
真如寺塔林
唐道容禅师塔
唐道容禅师塔为真如寺开山祖师塔,由顶、身、基三部分组成。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六面柱体,塔檐为翘脊六角亭状,塔顶为莲瓣攒尖顶。
唐道牌禅师塔
唐道牌禅师塔由顶、身、基三部分组成。塔基为八边形;塔身为下矮上高两弧边圆形石养合面成;塔檐为翘脊八角亭状;塔顶为头盔状,上饰鼓丁纹。
宋心印禅师塔
宋心印禅师塔,塔基须弥座式;塔身内空心,为六角形;塔檐为斗棋状,采用斗三升式支撑月梁和戗脊檐六角形亭阁式顶。结构较复杂,是僧塔的佳作。
宋心空禅师塔
宋心空禅师塔,塔基为四方形,上为台阶状座;塔身为空心盔状,塔檐为四坡翘脊;塔顶为净瓶状。
元喇嘛塔
元喇嘛塔,塔基为四边形,塔身为圆鼓状,塔檐为翘脊八角亭状,塔顶为头盔状。
真如寺主体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玉佛殿、禅堂、虚云老和尚纪念堂、寮房等,多为砖木结构的宫殿式重庑双檐大开间,上盖生铁铸瓦。寺属水田一百馀亩、山林三千三百馀亩。寺中尚存千年古银杏十馀株,其中有唐朝道膺禅师手植者,直径达二米。寺内还保留著南宋至明代的出土文物,清康熙年间铸造的千僧大铁锅等。
地理位置
真如寺塔林,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城东北22公里云居山五脑峰南麓。
云居山真如禅寺
交通信息
自驾:自永修县人民政府出发,路程约40.6千米,约1小时22分钟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