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背遗址 编辑
山背遗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上奉镇山背村境内,包括跑马岭、杨家坪等43处遗址,上层为商代遗址,下层为新晚遗址。
山背遗址是一处遗址众多、规模庞大的新石器晚遗址群,约4300年左右历史,其文化内涵丰富,被命名为“山背文化”,是江西地区新石器晚期一支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类型。
2019年10月7日,山背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背遗址全貌
遗迹
山背遗址地面建筑
山背遗址出土文物
石器
山背遗址出土石器以器形大型厚重的长条形为主,有段石锛、扁平长方形石、半月形带孔石刀为代表,还有有段石斧、有肩石斧、石镞、石铲、石凿、石球等。其中以石锛最多,占全部石器的百分之三十四点三,除一件为常型外,余皆为高级型和中级型的有段锛,形式均作长条形,一般下段比上段略长,据统计,段下部比上部长一倍以上的占全部有段石锛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石镞的数量仅次于有段石锛,占全部石器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二,多为扁棱形,一般铤较短,有的甚至不很明显。石刀以半月形的最多,兼有梳形或梯形的。此外,还有体型细小的石器,如有段石锛、石铲等,它们呈长方形、正方形或梯形,一般长2~4.3厘米,厚0.3~0.6厘米。
陶器
山背遗址出土陶片
双孔石刀
山背遗址出土双孔石刀
陶纺轮
陶纺轮是山背遗址出土的新石器遗存,陶质,面、底呈圆形,其剖面呈梯形,正中有一圆孔。高1厘米,直径4.3厘米。
山背文化是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的典型遗存之一,约4300年左右历史,因首次发现于江西修水山背而命名。陶器成形基本手制,少量经慢轮修整。陶器可以分为夹砂红陶、加沙灰陶、泥质灰陶、泥质黑陶和黑皮陶,其中以夹砂红陶的数量最多。三足器和圈足器比较普遍,器形以鼎、鬶、豆、簋、壶、罐、钵等为多见,其中大袋足带把鬶、杯形豆为典型器;鼎以侈口束颈鼓腹侧扁足的罐形鼎的数量最多,鼎足变化较多,有扁平、圆锥和羊角等式。鬶的特点是细长颈、瘦长袋足。豆有子母口的浅盘豆、盖豆和高杯形豆。陶器多为素面和磨光,部分饰弦纹或齿形弦纹,个别器物出现了拍印几何纹饰,对中国东南地区印纹硬陶起源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地理位置
山背遗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上奉镇山背村境内。
山背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山背遗址,路程约57.3千米,用时约1小时26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