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铁矿遗址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山铁矿遗址凤凰山铁矿遗址

凤凰山铁矿遗址,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湖泽镇闹洲村铁坑自然村,属唐至明清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古炼铁场遗址。

凤凰山铁矿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文化堆积层厚1.5~4米。发现唐代到明代的冶铁炉、铸模、矿石、冶铁炉、铁矿渣堆积等遗迹,还采集到铁渣、铁硫、铁矿砂、铁粉、铁刀以及生活用具陶瓷残片、建筑材料断砖碎瓦等。大部分遗址点保存完好,原料采集、燃料选用、铁水冶炼、成品提取整个工艺技术过程,可以完整反映古代冶铁的全部工序,是中国冶铁历史发展的见证。凤凰山铁矿遗址还是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冶铁章节资料的来,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具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

2013年3月5日,凤凰山铁矿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凤凰山铁矿遗址

地理位置: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湖泽镇闹洲村铁坑自然村

所处时代:唐至明

占地面积:约 15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215-1-215

历史沿革

编辑
凤凰山地区的采矿、冶铁历史早在唐朝晚期就已开始;宋代采矿、炼铁业发达,官府曾在此设置“贵山铁务”作为管理铁业的官方机构;明代达到鼎盛,出产的铁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凤凰山铁矿遗址。

1990年底、1991年秋,新余市博物馆会同分宜县博物馆,两次对分宜县湖泽镇内的古矿冶遗址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凤凰山铁矿遗址。

遗址特点

编辑
地理环境

凤凰山铁矿遗址凤凰山铁矿遗址

凤凰山铁矿遗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高山起伏,峰峦重叠。一条东西向山沟将贵山与凤凰山分开,两山同是花岗岩石体,其原生矿为硫铁矿,因分化、淋滤、蚀变等地质作用,形成了贵山、凤凰山的褐铁矿床,便于开采。

主要遗迹

凤凰山铁矿遗址冶铁炉、铸模遗迹照凤凰山铁矿遗址冶铁炉、铸模遗迹照

凤凰山铁矿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1.5米~4米,主要遗迹有铁矿炉、铸模、铁矿渣堆积等。因村民采掘褐铁矿粉而暴露的古代冶铁炉、铸模共数十座。其中有一座冶铁炉、四座铸模保存较好,为了解其基本结构,考古工作者曾对其中的一座冶铁炉和茶山里的两座铸模进行了清理。

1号冶铁炉,上层遭破坏,现存口呈不规则圆形,底呈圆形。东西径180厘米、南北径110厘米、残高82厘米、底径150厘米。冶铁炉是利用山形并用乳黄色的黏性耐火泥夹砂粒与稻草掺和搅拌夯筑而成,炉内壁面涂抹层已被剥脱,周壁被铁水烤成厚12~16厘米不等的红色烧结层。冶铁炉内出土有木炭、铁渣、铁硫、铁矿砂、粉等。

凤凰山铁矿遗址出土铁渣凤凰山铁矿遗址出土铁渣

在1号冶铁炉西面有两座并列建造的铸模(编号为I、II),I号铸模距1号冶铁炉330厘米,距II号铸模85厘米。其口沿呈不规则椭圆形,南北径39厘米、东西径32厘米,在距铸模口沿深50厘米处的东壁上,安置有一进铁水的圆孔。II号铸模口呈椭圆形、南北径39厘米、东西径29厘米。两铸模内充填着铁渣、铁矿粉等,均与1号冶铁炉呈东西向建造,应是1号冶铁炉的附属装置。因未清理,其铸模详细结构不明。

III铸模残破较多,口呈不规则椭圆形,南北径46厘米、东西径41厘米、深113厘米。在距铸模口沿85米处的北壁,安置有一进铁水的圆孔,孔径5厘米。圆孔嘴的上壁有一层凝结的生铁层。铸模是竖直挖掘,其底部南面有一拱形口与竖穴铸模相通,整体结构剖面呈“L”形。出铁口宽64厘米、高72厘米、进深146厘米。IV号铸模保存较好与III号铸模并列建造,间距为60厘米。铸模口呈椭圆形,南北径41厘米、东西32厘米、深119厘米。在距铸模口沿80厘米深处有一进铁水的圆孔,孔径6厘米,孔嘴上部粘有一生铁层,其结构、形制与III号铸模相同。两铸模均用乳黄的黏性耐火泥夹砂粒与稻草掺和搅拌夯筑而成,铸模竖穴的东西北三壁夯筑层厚22~25厘米,南壁与拱形出铁口的拱顶则全为筑层,残厚100~119厘米。铸模和拱形出铁口内壁面均用细腻的耐火泥涂抹一层,壁面较平滑,由于铁水高温灼烤,壁呈黑色,大部分壁面粘有颗粒状生铁,颜色呈黑色微泛蓝。周壁外有圈厚12~16厘米不等红色灼烤层。从铸模与出铁口出土有铁矿粉、残炉壁、铁硫、铁渣、木炭等。III号铸模的拱形出铁口底部垫有一层1.5厘米厚的河沙,IV号铸模拱形出铁口底部先用白色陶瓦平铺,然后在上面垫2厘米厚的河沙。其功用可能是铁水进入铸模出铁口凝固后,使铁不粘在出铁口的底部,以便于取出生铁块。

文物遗存

编辑

凤凰山铁矿遗址出土铭文砖凤凰山铁矿遗址出土铭文砖

凤凰山铁矿遗址中采集到的遗物有铁硫、铁渣、生铁块、生铁铸件、木炭、铁刀、铁矛、铁币、碾轮、铭文砖、钱币和当时工人使用的青瓷执壶、青瓷碗、酱褐釉双系壶、黑釉执壶、青瓷盏、白釉折唇碗、乳白釉盏、乳白釉卷唇碗、乳白釉高圈足碗、影青瓷盏、乳白釉折唇碗、影青瓷卧足碟、影青瓷碗等残片。

历史文化

编辑
新余县铁矿开采历史

凤凰山铁矿遗址古代冶炼过程凤凰山铁矿遗址古代冶炼过程

《天工开物》的著书地新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钢铁工业重镇。铁坑铁矿自唐代开采以来,一直沿用。明代全国设13个冶铁所,新余就有2个,中国当时钢铁产量五分之一产自新余。凤凰山铁矿是明代13大矿冶场所之一,是新余千年冶铁文化的历史印记,展示了古代新余比较先进的采矿和冶铁技术。活塞式木风箱炼铁炉,结构轻巧、灵便,在世界冶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工开物》书中取材新余冶铁实景的“生熟炼铁炉”将炼铁炉与炒铁塘串联并直接将生铁炒成熟铁,再合成钢,这种经过改进的灌钢生产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研究价值

编辑
凤凰山铁矿遗址大部分遗址点保存完好,原料采集、燃料选用、铁水冶炼、成品提取整个工艺技术过程,可以完整反映古代冶铁的全部工序,是中国冶铁历史发展的见证。凤凰山铁矿遗址还是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冶铁章节资料的来源,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具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凤凰山铁矿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凤凰山铁矿遗址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湖泽镇闹洲村铁坑自然村。

铁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凤凰山铁矿遗址,路程约12.5千米,用时约2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