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山铁矿遗址 编辑
凤凰山铁矿遗址,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湖泽镇闹洲村铁坑自然村,属唐至明清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古炼铁场遗址。
凤凰山铁矿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文化堆积层厚1.5~4米。发现唐代到明代的冶铁炉、铸模、矿石、冶铁炉、铁矿渣堆积等遗迹,还采集到铁渣、铁硫、铁矿砂、铁粉、铁刀以及生活用具陶瓷残片、建筑材料断砖碎瓦等。大部分遗址点保存完好,原料采集、燃料选用、铁水冶炼、成品提取整个工艺技术过程,可以完整反映古代冶铁的全部工序,是中国冶铁历史发展的见证。凤凰山铁矿遗址还是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冶铁章节资料的来源,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具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
2013年3月5日,凤凰山铁矿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凤凰山铁矿遗址
地理位置: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湖泽镇闹洲村铁坑自然村
所处时代:唐至明
占地面积:约 15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215-1-215
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凤凰山铁矿遗址。
1990年底、1991年秋,新余市博物馆会同分宜县博物馆,两次对分宜县湖泽镇内的古矿冶遗址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凤凰山铁矿遗址。
凤凰山铁矿遗址
主要遗迹
凤凰山铁矿遗址冶铁炉、铸模遗迹照
1号冶铁炉,上层遭破坏,现存口呈不规则圆形,底呈圆形。东西径180厘米、南北径110厘米、残高82厘米、底径150厘米。冶铁炉是利用山形并用乳黄色的黏性耐火泥夹砂粒与稻草掺和搅拌夯筑而成,炉内壁面涂抹层已被剥脱,周壁被铁水烤成厚12~16厘米不等的红色烧结层。冶铁炉内出土有木炭、铁渣、铁硫、铁矿砂、粉等。
凤凰山铁矿遗址出土铁渣
III铸模残破较多,口呈不规则椭圆形,南北径46厘米、东西径41厘米、深113厘米。在距铸模口沿85米处的北壁,安置有一进铁水的圆孔,孔径5厘米。圆孔嘴的上壁有一层凝结的生铁层。铸模是竖直挖掘,其底部南面有一拱形口与竖穴铸模相通,整体结构剖面呈“L”形。出铁口宽64厘米、高72厘米、进深146厘米。IV号铸模保存较好与III号铸模并列建造,间距为60厘米。铸模口呈椭圆形,南北径41厘米、东西32厘米、深119厘米。在距铸模口沿80厘米深处有一进铁水的圆孔,孔径6厘米,孔嘴上部粘有一生铁层,其结构、形制与III号铸模相同。两铸模均用乳黄的黏性耐火泥夹砂粒与稻草掺和搅拌夯筑而成,铸模竖穴的东西北三壁夯筑层厚22~25厘米,南壁与拱形出铁口的拱顶则全为筑层,残厚100~119厘米。铸模和拱形出铁口内壁面均用细腻的耐火泥涂抹一层,壁面较平滑,由于铁水高温灼烤,壁呈黑色,大部分壁面粘有颗粒状生铁,颜色呈黑色微泛蓝。周壁外有圈厚12~16厘米不等红色灼烤层。从铸模与出铁口出土有铁矿粉、残炉壁、铁硫、铁渣、木炭等。III号铸模的拱形出铁口底部垫有一层1.5厘米厚的河沙,IV号铸模拱形出铁口底部先用白色陶瓦平铺,然后在上面垫2厘米厚的河沙。其功用可能是铁水进入铸模出铁口凝固后,使铁不粘在出铁口的底部,以便于取出生铁块。
凤凰山铁矿遗址出土铭文砖
凤凰山铁矿遗址古代冶炼过程
地理位置
凤凰山铁矿遗址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湖泽镇闹洲村铁坑自然村。
铁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凤凰山铁矿遗址,路程约12.5千米,用时约26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水西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
上一篇 拾年山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