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即潭溪陂下胡氏总祠(敦仁堂),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陂下村,占地约2700平方米,始建于明成化年间。

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在这里正式创办,后迁村内竹影堂继续办学。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22~29日,根据“二七会议”精神,在此召开赣西南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赣西南特委,并改组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长约98米,宽约29米,分上中下三栋,三进式砖木结构。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见证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赣西南革命斗争出现崭新局面,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革命纪念地。

2019年10月,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地理位置: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陂下村

所处时代:1930年

占地面积:约 27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615-5-099

历史沿革

编辑
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始建于明成化年间。

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在这里正式创办,后迁村内竹影堂继续办学。

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22~29日,根据“二七会议”精神,在此召开中共赣西南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赣西南特委,并改组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曾山任主席。

建筑格局

编辑
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敦仁堂”是胡氏的总祠,面积近3000平方米,长约98米,宽约29米,分上中下三栋,三进式砖木结构。

主要建筑

编辑
朝天门

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朝天门

朝天门,是敦仁堂的院子牌坊,因牌坊面朝天马山而得名。照壁上的“魁”字,是从文天祥幼年读书时候的红庙上临摹而来的。红庙(文山旧隐)在1969年被洪水冲毁,只剩下一个“魁”字,后人将它临摹到了这里,认为这个照壁可以挡住河水的冲击,挡住邪气。文天祥写这个“鬼”字的时候,头是没有一撇,而且写成了官帽的形。

参亭

参亭参亭

天井前面是参亭。参亭上方悬挂的“宋参军府”牌匾,是纪念胡氏开基祖胡晃在狄青元帅手下当参军屡立战功而悬挂的。屋脊上的雕刻是一枚古时的铜钱。这样的屋顶造型寓意开门见钱,家族财滚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上厅

上厅的堂牌“敦仁堂”三字是用草写的。两屋柱上的楹联是晚清时期永丰状元刘绎亲笔所书。上下联牌匾有些不一致,是因为上联牌匾是被太平天国军毁掉以后重新制作的。

文物遗存

编辑

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堂名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堂名

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堂名及对联为清代状元刘绎手书。上联是:敦睦则九族皆新,毋忘水源木本,唯有孝悌永和顺;下联是:仁让为一家之福,要念祖功宗德,无非忠厚世相传。

历史文化

编辑
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

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22日至29日,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大会通过了政治、组织农民、政权、武装等12个决议案。确定了赣西南党的四大任务,即攻打吉安、赣州;彻底分配土地;扩大苏维埃区域;武装工农、扩大红军。选举产生了赣西南党的最高领导机关—赣西南特委;决定特委下设西河、东河、东路、中路、北路、西路行委。会议使赣西南的革命斗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历史价值

编辑
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见证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赣西南革命斗争出现崭新局面,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革命纪念地。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9年10月,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陂下村。

陂下村村民委员会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路程约47.7千米,用时约5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