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 编辑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原为萧永翁祠,俗称萧家祠,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定江东路487号,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分前后两栋,均为两层。前后栋结构相同,中间为大厅,两侧各有两间耳房,前栋耳房的门口分别贴上了战士卧室的字样。两栋衔接处为一天井,天井左右侧为厢房。当年秋收起义期间,毛泽东同志曾住在后栋厢房内。房前有约200平方米的草坪,三面建有约2米高的土筑围墙,围墙外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卵石路,是古代铜鼓县城东去南昌、西岀湖南的交通要道。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见证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统率机关——前敌委员会的成立,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坐镇指挥部署,使这里成为秋收起义的领导中心,具有重要的党史研究价值。
2013年3月5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
地理位置: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定江东路487号
所处时代:1927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761-5-15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20日,浏阳工农义勇队来到铜鼓,驻扎在县城西门萧家祠。浏阳工农义勇队进驻铜鼓后,除了招募新兵扩充部队外,还与地方党组织和工农会紧密配合,广泛深入农村,在温泉、黄毗、丰田、上霄、胆坑等地开展打土豪斗争,收缴地主团防武装,逮捕了县靖卫队大队长帅尚奎,处决了大恶霸刘文先,焚烧了卢耀凤、帅亚农等恶霸豪绅的住宅,并将没收地主豪绅的钱款物资分发给贫苦民众,有力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势力。
为了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尽早得到党的指示,浏阳工农义勇队先后四次派人分途寻找党的组织。指战员们对部队的去向也意见不一:有的主张上山打游击,有的主张疏散回家,有的主张继续屯兵铜鼓,待机而动。民国十六年(1927年)9月上旬,毛泽东抵达铜鼓后,居住在团部驻地萧家祠。9月10日,为了部署秋收起义,在萧家祠的大厅里,毛泽东召开了三团排长以上干部会议,向大家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湖南省委秋收暴动计划及安源张家湾会议确定的军事部署;阐述了当时的形势与任务;成立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号召大家拿起枪杆子,举行秋收起义;宣布驻铜鼓的浏阳工农义勇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下辖3个营和1个直属机枪连。9月11日清晨,驻扎在铜鼓县城萧家祠、蓝家祠、奎光书院、武曲宫等地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全体指战员千余人在铜鼓县城桥头大沙洲集合,接受检阅。毛泽东检阅部队后,向全体指战员作了简短的动员,号召大家举行秋收暴动,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进攻。随后,毛泽东一声令下,正式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举行起义,全团官兵浩浩荡荡从铜鼓县城出发,由此踏上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
1968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维修,并进行了复原陈列,后历年多次维修、完善陈列,并常年开放。
201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进行维修。
2021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进行封闭修缮。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原为萧永翁祠,俗称萧家祠,由当地一个萧姓大户人家建造。萧家祠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分前后两栋,均为两层,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前后栋结构相同,中间为大厅,两侧各有两间耳房,前栋耳房的门口分别贴上了战士卧室的字样。当年秋收起义期间,毛泽东同志曾住在后栋厢房内。两栋衔接处为一天井,天井左右侧为厢房。 房前有约200平方米的草坪,三面建有约2米高的土筑围墙,围墙外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卵石路,是古代铜鼓县城东去南昌、西岀湖南的交通要道。
西江月·秋收暴动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
2013年3月5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定江东路487号。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
交通信息
自驾:从宜春站沿铜万高速,万宜高速行驶约2小时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