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年桥和聚星塔 编辑
万年桥和聚星塔,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万年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聚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万年桥和聚星塔由万年桥、聚星塔组成。万年桥全长411米,桥高10米,桥面宽6.3米,拱圈跨度14米,共有23孔,24墩。聚星塔高30米,为飞檐式空心砖石结构。八面七级,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每层均有窗牖。万年桥在建造时,曾做了详细的施工记录,诸如用工用料、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工期、资金等都有记载,这是古代桥梁史上较完整的施工档案,历来被建筑史学界和桥梁专业界奉为古代建筑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万年桥和聚星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万年桥和聚星塔
地理位置: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
所处时代:明至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17-3-41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聚星塔始建,初名“启元塔”。
清顺治四年(1647年),万年桥竣工。后几经局部水毁。
清康熙元年(1662年),启元塔易名“双江塔"。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双江塔塔身年久破损,知府姚文光募资修复,遂改名“聚星塔”。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万年桥修复。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鹰(潭)金(溪)”支线至南城修通后,万年桥成为公路桥。
1953年,万年桥按照原式修建,于1954年竣工。
万年桥和聚星塔
万年桥
万年桥全长411米,桥高10米,桥面宽6.3米,拱圈跨度14米,共有23孔,24墩。万年桥为单曲石拱桥。结构分桥基、桥梁、桥亭三部分。桥基建筑精致、科学。桥身自下而上都是青石发卷砌成。拱圈采用纵联式垒砌法,单薄轻巧,具有南方桥梁的特征。桥面中间原有一亭,彩绘画梁,两侧有石栏杆。二十四个桥墩迎水流方向凸出如船头状,古代称之为金刚雁翅式,能有效地缓解了湍急的江水对桥墩的冲击,设计科学。
聚星塔
聚星塔是一座风水景观之塔。飞檐式空心砖石结构。八面七级,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每层均有窗牖。檐边砌锯齿形,叠托而上,塔项立砖砌魁星。塔门朝西偏南,门额为长条青石,嵌刻“聚星塔”三字。全高30米,基壁外围25.6米,内围6.8米。内设双梯,宽0.60米,分左右穿壁旋转而上,左梯可上至七层,右梯至五层,如两人同时从左右梯登高,不会相碰。建塔之始,古代工匠根据地势和风向,考虑到其地理位置多受北风侵蚀这一特殊自然因素,把它设计成一座向北微倾的“斜塔”。
塔内

石梯

聚星塔
万年桥建造过程
万年桥地处盱江和黎滩河交汇处,曾经水势汹涌湍急,地质构造复杂,舟楫难渡。明崇祯七年(1634年)久雨江水上涨,有一次十余只小船过江时不慎,溺死了不少村民。当朝一位官员亲自前往渡口查看,不久后县里的乡绅商议捐资修桥,于是动工兴建。当时工匠采取的施工方法是:第一步作堰,用竹片做竹笼,内填沙土围成第一道防水墙。第二步在围堰内清理墩基,用木料做笼架,内外两层,木板中间填沙土,形成第二道防水墙。将第二道堰内水抽干后,再在堰内做墩脚,出水面后搭架砌拱圈。由于河东有深潭,第18墩正位于潭上,造此墩时曾历时数年,其工程之艰巨非同一般。
1987年,聚星塔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万年桥和聚星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万年桥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城东北五里的武岗山下。
聚星塔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东郭外北下十里武岗山上。
聚星塔
交通信息
自驾:从抚州市出发经迎宾大道—西津大道—福银高速—迎宾大道—威汕线—交通路—万年路—万年桥和聚星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抚州玉隆万寿宫
上一篇 龙图学士和刺史传芳牌楼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