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福寺塔 编辑
永福寺塔,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城土井巷内,始建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元朝皇帝赐“显明寺”为“永福寺”,佛塔也随寺改称“永福寺塔”。
永福寺塔塔高49米,砖砌九级八面,占地面积80平方米,塔身八面设有拱券门,柱枋上设斗拱。 永福寺塔每层都设有石制楼梯和外廊,入第一级塔门,每层绕外廊进石梯孔,共登160级阶梯。永福寺塔经理十数次地震塔体安然无恙,是全国保存完好的宋代佛塔之一。该塔外观为仿木构建筑,为研究宋代建筑及佛教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1957年,永福寺塔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2013年3月5日,永福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永福寺塔
地理位置: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城土井巷内
所处时代:宋朝
占地面积:8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03-3-40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浙江天台山寿星寺巡礼僧用言和宝伦来寺主持,在寺东造佛塔一座。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维修永福寺塔。
元至清代,曾几次修缮。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住持心镫绍仁禅师首建千佛阁,重修三门和钟鼓楼。
清咸丰三年(1853年),永福寺遭战火,毁坏殆尽。
清同治四年(1865年),程廉民捐资,在寺左建观音堂。
民国八年(1919年),修筑围墙,山门上加嵌“永福禅林”匾额。
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党当局下令废寺,将其改建为国民党鄱阳县党部。
1978~1988年,相继维修、建围墙保护。
1990年9月26日,女居士徐美华因病许愿,将永福寺塔前土井路的一幢近150平方米住房捐献并改建成永福寺。
2002年,重建宝珠相轮塔刹。
永福寺塔
永福寺塔饱经沧桑,始终屹立于县城中部。永福寺塔的每层外墙色质和结构都不尽相同,是历史上多次重修留下的印记。
永福寺塔
名称由来
说起永福寺塔的塔名,还有一段由来。梁武帝天监元年,武帝萧衍之弟鄱阳王萧恢,为了祈求佛祖保佑母亲早日治好眼疾,便将王府东侧宫殿捐献出来,修建寺庙,称为“显明寺”。到唐朝改名为“隆兴”“大云”,宋朝又改为“永宁”。宋天圣二年,全国各地风行建造宝塔,永宁寺也在寺东建造佛塔一座,塔无名。元代,塔有些倾斜,在对塔维修时,在塔脚挖出一瓶甘露。传说饮此甘露可以长生不老,住持便把它进贡给朝廷,皇上得到后封住持为乾元万寿永福禅师,从此永宁寺改名为永福寺,塔也随寺名称为永福寺塔。
2013年3月5日,永福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永福寺塔,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城土井巷内。
永福寺塔
交通指引
鄱阳县内乘坐101路内环 、101路外环,大龙桥、西门路口站下车步行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