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溪祝氏宗祠 编辑
龙溪祝氏宗祠,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东阳乡龙溪村,是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祝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祝氏宗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580多平方米,大门为平墙门楼,正门顶镶嵌“祝氏宗柯”石刻匾额,大门边各有一只石鼓,门口有6个旗杆墩和2只石狮,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分为前厅、中堂、后厅三进,内设戏台、跑马楼、厅堂、厢房、膳房和马厩等,形制系中轴山字形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对研究当地文化及建筑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2013年3月5日,龙溪祝氏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龙溪祝氏宗祠
地理位置: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东阳乡龙溪村
所处时代:明至清
占地面积:约 258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19-3-41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成化年间,建文昌阁。
明万历年间,整修龙溪祝氏宗祠。
清雍正六年(1728年),扩建祝氏宗祠。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造龙溪祝氏宗祠头门。
清道光九年(1829年),修理龙溪祝氏宗祠中堂。
清道光十年(1830年),龙溪祝氏宗祠修龛。
清咸丰九年(1859年),龙溪祝氏宗祠重建“崇德”“报功”两厅及寝室。
龙溪祝氏宗祠外观屋脊高耸,飞檐斗翘,气势恢宏;屋内回廊檐柱,天花门窗,画栋雕梁,朱漆斗彩;藻井、雀替、斗拱,板壁等木质构件和白粉墙壁上,或雕刻人物生动,线条流畅的八仙济贫、游子报恩、鹿鹤衔草等忠孝节义之传说,或彩绘色彩淡雅、古色古香的匡衡凿壁、车胤映雪、悬梁刺股等耕读传家的故事,或绘有一幅幅鸟语花香、祥禽瑞兽、人物故事的画面,构图严谨,吉祥如意,反映了家庭自然和睦、孝亲事国的美德与理念。后院“报功”房前有建祠时所植罗汉松。
祝氏宗祠大门
戏台
戏台在进门处,巍峨重檐,台前有宽敞的前院,两侧厢房为二层木结构的观戏楼、跑马楼,并与戏台相通。戏台约高1.9米,宽8.4米,深6.3米,前置一对雕工精致、形象生动的“狮子滚球”,左右各立一根方形石柱,上书“一样楼台,可家可国可天下;几个弟子,能文能武能鬼神”的对联,两边梁柱、雀替上雕刻“狮子吊篮”,张牙舞爪;台中隔板屏风镶嵌戏神“神壁”,造型别致。
中堂和后厅
中堂和后厅均面阔五间,歇山式屋顶与戏台相同,为抬梁和穿斗式混合结构,大厅正中高悬“郎峰世家”横匾,供族人祭祀、宴会所用,是全族人婚丧嫁娶的场所;三进为后院,是褒彰祀奉“乡贤”和“名宦”而设的享堂,两侧厢房,左有“崇德”设灵台,敬奉历代祖先灵牌,右为“报功”挂真容,安置祖先功名禄位,内祀祝氏始祖祝融神像、神位,江郎山徙迁龙溪开族太公神像、神位,各房各支先祖的灵位牌等。另外,还有厅房、客房、膳堂和马厩等设施。
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祠堂的东侧,该阁原为义塾,是祝氏宗祠“重书尚学、耕读为家、赣东北望族”的见证。对于读书人,祠堂自古建有“开贺”制度,即对取得进士,举人、秀才等功名者,祠堂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该项举措极大地鼓励了弟子好学上进的积极性。
名称由来
祠堂所在地因有龙溪水而得名,《须江郎峰祝氏世谱》记载:祝氏始祖于元末明初,从浙江省江山市江郎山迁徙龙溪肇基建村,世称“江郎山发脉”。
龙溪祝氏宗祠
地理位置
龙溪祝氏宗祠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东阳乡龙溪村。
祝氏宗祠
交通指引
上饶市广丰区人民政府距离龙溪祝氏宗祠34千米,驾车约50分钟可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龚氏宗祠两牌楼及浣纱记石雕
上一篇 三清山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