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镇南塔 编辑

四川省自贡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县镇南塔荣县镇南塔

荣县镇南塔,俗称白塔,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旭阳镇荣州路社区龙头山上。建于宋代,保存基本完好。

荣县镇南塔塔身通高23.85米,占地60.84平方米。其塔基为方形须弥座,高2米,边长7.8米。整座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组成,塔内5层、外观11层,设有塔柱、心室、66级石蹬道。底层有拱门,四周饰以仿木结构的斗拱,五层塑有罗汉,塔顶为四角攒尖顶。塔心柱、塔身全部由砖砌造。塔的中心是一个自顶到底的大砖石柱子,这就相当于现代建筑中的核心筒技术。 荣县镇南塔对研究古代荣县佛教发展、自贡地区民情风俗以及砖石建筑有着重要的价值。

2013年3月5日,荣县镇南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荣县镇南塔

地理位置: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旭阳镇荣州路社区龙头山上

所处时代:宋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别名:白塔

编号:7-1306-3-60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荣县镇南塔始建于宋代。

明嘉靖、清嘉庆、民国年间,曾进行过三次维修。

2006~2007年,对塔身及塔基又进行了维修和加固。

建筑格局

编辑
荣县镇南塔塔身坐东向西,为方形十一层楼阁式砖塔,塔身通高23.85米,占地面积60.84平方米;塔基为方形须弥座,高2米,边长7.8米,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组成;塔内5层,外观11层,有塔柱、心室、66级石蹬道;底层有拱门,四周饰以仿木结构的斗拱,塔顶为四角攒尖顶;塔心柱、塔身全部用砖砌造,中心是一个自顶到底的大砖石柱子,相当于现代建筑中的核心筒技术。

荣县镇南塔台基上的第一层塔身每面分为三间、四柱,东西南北各开一个券门,角柱和平柱都做圆形倚柱,当心间柱头施用月梁,两尽间施用阑额,柱头安装斗棋,每朵在第一跳头上向前伸出一斗三升,迭涩出檐,中间夹一层菱角牙子,做法十分古拙。第二层以上各层塔身的高度缩短,每面开券窗,第二层正面当心间又分五间,增加六个倚柱,迭涩出檐成为一座小型建筑。第三层正面两层间各做小建筑;第四层正面当心间砌出一座重楼;第五层正面当心间砌出一座大佛像。

荣县镇南塔整个塔身向西斜,对县城一面为正面。每层周有窗,阳光可射入。荣县镇南塔饰以彩绘、宫殿、佛像,造型结构匀称,整个建筑结实壮观。它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也是留存的珍贵古代建筑物。

荣县镇南塔

文物遗存

编辑
荣县镇南塔塔身正面第五层有一罗汉石刻像。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由来

荣县镇南塔因塔身呈白色,故人称“荣县白塔”。

传说轶事

"荣县镇南塔其镇南之名有‘山川之镇'的含义。"历史上荣县镇南塔还有"文风塔"一说,荣县镇南塔像一支飞舞夺魁的"文笔",被誉为"龙头竖笔"。荣县镇南塔和龙头山浑然一体,组成“龙头插笔”,遂成为荣县十二县风景之一。

相关艺文

荣城唐宋时是荣州州署所在地。“城抱五川,廓濒二水”,塔名镇南,确“为山川之镇”。有装点江山的作用。“白塔冲霄玉削峰。”若登临塔顶可俯瞰全城,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在文人墨客的眼里,荣县镇南塔形似一支挥洒长空,飞舞夺魁的“文笔”。因此白塔又成为科甲功名兴隆的兆头。

清代荣县教谕刘德煜诗云:

龙头山势最玲珑,文笔巍然耸太空。

直插云霄疑画日,时挥烟雨逗飞虹。

堂开三教基尤在,寨锁重门气亦雄。

试问科名谁独占,崖边消息已潜通。

文物价值

编辑
荣县镇南塔对研究古代荣县佛教发展、自贡地区民情风俗以及砖石建筑有着重要的价值。随着荣县城市的扩大,荣县镇南塔已经成为荣县的地标,成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其建造所采用的核心筒技术,成为研究中国古塔发展进程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编辑
1986年7月,荣县镇南塔被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11月,荣县镇南塔被自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依法划定了重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了完整的科学记录档案。

2007年6月,荣县镇南塔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荣县镇南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荣县镇南塔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旭阳镇荣州路社区龙头山上。

荣县镇南塔

交通指引

荣县人民政府荣县镇南塔2千米,步行约20分钟左右可达到。

下一篇 自贡桓侯宫

上一篇 吴玉章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