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迹山摩崖造像 编辑
禹迹山摩崖造像,又称碑院大佛,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碑院镇大佛村,地处禹迹山山腰。造像开凿年代为唐代,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石刻立佛。
禹迹山摩崖造像的大佛坐北朝南,倚岩而立,通高约18米。大佛面南偏西,螺发,面部略方,双目微启,鼻梁宽厚,唇部轮廓明显,有双下巴,嘴角微微上翘,呈微笑状。袒上身,露出胸线,下身着裙,腰间系蝴蝶结,外披双领下垂式袈裟,右侧裙裾搭覆于左肩,纹饰刻工精细,造形严谨。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右手微举,掌心向左,施说法印状。造像仅上身与岩壁相连。造像雕凿线条简洁流畅,刻工精细,造型艺术和雕刻风格尽显唐代石刻神韵,其仪态、神韵之美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文物价值。
2013年3月5日,禹迹山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禹迹山摩崖造像
地理位置: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碑院镇大佛村
所处时代:唐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1582-4-085
2010年,南部县启动禹迹山大佛灾后本体加固防风化保护项目工程,完成了佛像全身清理、漆彩褪洗、佛身封护加固和防风化处理的工作。
禹迹山摩崖造像

禹迹山摩崖造像

禹迹山摩崖造像
年代考究
大佛刻造的确切年代因无镌刻及文献记载,无从稽考,但从南宋前期阆中人何汝贤所撰《禹迹山院记》一文中就已有禹迹山大佛的记载可知,至迟在北宋时期,佛像早已存在,再就其造型、衣着、风格及雕刻手法来看,并与四川地区其它摩崖造像比较,应近似唐末时期作品。
保护碑
2013年3月5日,禹迹山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