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眉山报恩寺 编辑
眉山报恩寺,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高丰村3组,始建于唐朝年间,重建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
眉山报恩寺大殿,坐北朝南,大面阔四柱三开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242.42平方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眉山报恩寺大殿古朴、简洁,保留了宋元时期建筑风格,为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大叉手逗脊,构件做工精细,梁枋线条流畅,梁架上多施童柱、驼峰等,雕刻精美,斗拱极具特色,构造精巧,造型美观,功能明确,装饰简洁。眉山报恩寺是眉山宗教、工艺、人文、世俗生活等众多历史的真实记载和反映,是研究四川宋元时期建筑的重要实物佐证。
2006年5月25日,眉山报恩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眉山报恩寺
地理位置: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高丰村3组
所处时代:元至清
占地面积:635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708-3-41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元泰定四年(1327年),重建眉山报恩寺。
清乾隆年间,整修眉山报恩寺。
2008年,由于汶川大地震,眉山报恩寺墙体开裂,屋面小青瓦滑落、透亮。
2012年8月,眉山市文物局和三苏博物馆对眉山报恩寺大殿进行了测量绘图,并且运用红外线照相技术对大殿的重要构件拍照,获得了内额题记、前桃明间补间挑斡题记、左右侧大梁题记、左右山挑斡题记等资料,证明大殿确系元代重建。
眉山报恩寺
梁
眉山报恩寺的梁和斗拱
眉山报恩寺大殿为抬梁架构,内部减去两中柱,十架椽屋,五椽栿对前三椽栿,后对乳栿搭牵用四柱。前部三椽栿一端插于金柱内,一端与斗拱交接并出挑做华拱状;三椽栿上施蜀柱,蜀柱上放大斗承接乳栿,乳栿与斗交接后出头,断面变为矩形,蜀柱与三椽栿接合处砍为雀嘴型,上部有卷杀,乳栿上施驼峰、大斗承接搭牵,驼峰边缘刻有云纹。五椽栿一端位于后金柱上,一端插入前金柱,断面近圆形,中部向上弯起,靠后侧施蜀柱承接四椽栿,四椽栿上放蜀柱接平梁,蜀柱与梁栿接合处均做雀嘴型,四椽栿上檩条侧有叉手、托脚。后部乳栿与栌斗交接并出挑,交接后由圆形断面转为矩形断面,承接挑檐檩,乳栿上施宝瓶状蹋木、大斗,交接搭牵。明间正中用四根斜栿支撑上部檩椽,最上两根斜栿在脊檩下相交,然后斜向下与下部斜栿交于内额蜀柱之栌斗内,下面两根斜栿自该栌斗向下,前部终止于前檐斗拱后部,后部交后檐柱栌斗并出挑,承托挑檐檩。两侧披檐做法同后部乳栿做法相同。
斗拱
眉山报恩寺大殿一周都有斗栱,不同部位做法有差异。前檐施斗拱九朵,其中转角铺作两朵,柱头铺作两朵,补间铺作五朵(明间用三朵,次间各用一朵)。明间正中一朵补间铺作前部出45°斜栱,交栌斗,后部不出头。前檐斗拱均为五铺作出双抄计心造。东侧山面靠南侧第一间施一朵补间斗栱,做法同前檐次间补间斗拱,后檐柱柱头上仅有一栌斗,其余三柱柱头和补间共施五朵斗栱,均为一斗三升,不出跳做法。西侧山墙同东侧做法一样。后檐两中柱柱头及补间共施三朵斗栱,均为一斗三升,不出挑做法。两后金柱间施有三朵一斗三升攀间斗拱。
地理位置
眉山报恩寺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高丰村3组。
报恩寺
交通指引
自驾:自东坡区人民政府出发,路程约20千米,约29分钟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