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编辑

甘肃省敦煌市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南湖乡二墩村,距离市区90千米。在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最西端,南面和阿尔金山遥对,北面和马鬃山相望。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主要包括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汉长城及烽燧遗址, 包括20座烽燧、18段长城边墙遗址。 玉门关始建于西汉元狩至元鼎时期(前121—前111年),前后使用历史长达500多年,是丝绸之路起始段的终点,也是丝绸之路天山廊道的起点。

1988年,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地理位置:甘肃省敦煌市

所处时代:汉

保护级别: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

文物遗存:小方盘、大方盘、汉长城及烽燧遗址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 号:1-0210-5-30

历史沿革

编辑
西汉元狩至元鼎时期(前121—前111年),西汉得酒泉之地,至此置玉石障,驻兵把守,故称玉门关。

西汉元封三年(前108年),自酒泉列亭障至玉门,并筑小方盘城于玉门西界,是西极最后一障,由玉门侯官守之,受酒泉玉门都尉统辖。

西汉太初四年(前101年)之后,敦煌已置郡,天汉二年(前99年),敦煌已设都尉,玉门关由玉门县城西迁至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玉门都尉归敦煌郡。并重新划分侯、燧管理区,增设都尉区。

隋末唐初,为避开鬼魅碛,通西域者多走新北道,玉门关第三次徙至晋昌城北六十里之葫芦河上(今安西县双塔堡附近,现已为双塔水库所淹没),以后便声息不闻。但延至五代及宋、元、明、清各代,人们仍流传着最古的玉门关遗迹,是在肃州西七十里的石关峡(玉石障)。

建筑格局

编辑

玉门关遗址玉门关遗址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的遗存主要包括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汉长城及烽燧遗址,在长约45公里、宽约0.5公里的区域内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线性分布。遗址内共有城堡2座、烽燧20座、汉代长城遗址18段,总长度近40余公里。 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

主要建筑

编辑

小方盘城遗址

小方盘城遗址的结构分为内外两层,内城高9米,约26米见方,面积有600多平方米,西、北各开一门,内部墙体由黄土夯筑,由上下两层结构筑成,为土木结构建筑。斯坦因在这里挖掘出汉简十余枚,简文记载这里就是汉代玉门关。台地上设有哨卡。这里是汉代玉门关的指挥中心。城北有条东西走向的丝绸之路古道,过往的人员在北门办手续,向西出关,到中亚、西亚等地。

小方盘城遗址小方盘城遗址

大方盘城遗址

大方盘城遗址,内外两层结构,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外城南北长150米,东西长155米,周长610米。内城东西长134米,南北长17米,城高9米,城内分为面积相等的三间仓库,全部为黄土夯筑,土木结构。 城东、西、北面有坞墙, 内城四角有4个角墩,现存东北角墩和西南角墩,西南角墩保存比较好,高9米,它的作用是站岗放哨,昼夜值守,每天三班,每班三人。仓城南100米处筑有一烽燧,名曰“河仓燧”。 大方盘城是专门为玉门关沿线长城提供粮食补给的粮仓。

大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

长城烽燧遗址

汉长城遗址,北距疏勒河2.5公里,东距小方盘城5公里,玉门关遗址区45公里范围内,能看到的长城有18段,总长度近40公里。长城修建结构,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部分利用高出湖滩的自然沙梁,一层芦苇一层砂砾石,层层夯筑而成,汉长城修建于公元前108年到公元前100年之间,一直延伸到罗布泊的东边。 保存最好的一段长约400米,残高3.25米,基宽3米,上宽1米。长城线内侧有一条宽6—7米的“天田”,这是西汉边境的防御设施。

汉长城烽燧遗址汉长城烽燧遗址

文物遗存

编辑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出土文物包括2400余枚简牍文书和丝织品、兵器、积薪、大苣、屯田工具、粮食、陶器、漆器等。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历史

玉门关遗址玉门关遗址

关于玉门关的得名,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置汉简记载的内容,其为玉门关都尉下属玉门侯官的简,没有一条记载关于西汉时期西域贩运玉石的商人经由玉门关进入敦煌,更见不到玉门关征收西域商人玉石关税的记载。根据传统,山南水北为阳,反之山北水南为阴,玉门关位于疏勒河故道的南侧,应当名之为阴关。又根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祖纪》《资治通鉴》等的记载,汉高祖刘邦与项羽相持于成皋失利,“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宿小修武。”玉门就是成皋北门,城的北门俗称玉门,又称之为凶门。汉唐出兵打仗,称之为凿凶门而出。由此推知,玉门关应是北面的关隘,是一个军事性质的塞城。

学术研究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民国五年(1916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对敦煌境内汉代烽燧遗址进行考察、编号,获汉代简牍700余枚。

民国九年(1920年),敦煌驻军统领周炳南在玉门关附近掘得汉简17枚。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和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合组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调查了南湖、小方盘城遗址及其以东的汉代烽燧遗址。 夏鼐、阎文儒等于玉门关北侧一高地发掘出土简牍4枚,其中有“酒泉玉门都尉”简,还有丝、毛、麻织品残片以及麻绳、木梳等。在河仓城附近发掘有石碣一件,内容为“泰始十一年二月十七日甲辰造生”。

1994年—1996年,甘肃省文物局考察组对疏勒河流域汉长城考察期间,在玉门关采集简牍1枚,上书“□□谨:勿·即在诸事官以故不绝者今后坐故后至□□”,并采集有汉代麻鞋、取火器等。

保护措施

编辑
1963年,甘肃省公布小方盘城、大方盘城及长城烽燧遗址为省级保护单位,树立了保护标志。1981年重新树立石刻保护标志,并于小方盘城遗址设专人负责保护工作。

197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敦煌市博物馆在距玉门关西11公里处发掘了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出土各类文物337件,获得简牍1217枚。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20年,酒泉市人民政府通过《玉门关遗址保护管理办法》。 2020年11月24日,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位于敦煌市西北90公里的戈壁滩上。其中河仓城(俗称“大方盘”)西距玉门关10公里,坐落在疏勒河南岸高地上。长城烽燧位于玉门关北,东西走向。

玉门关遗址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从敦煌站出发,路程大约104千米,约需1小时31分钟。

开放时间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售票时间为8:00-18:00,游客中心开放时间为8:00-18:00(2023年10月10日起)

票价信息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全票价格每人40元,半票价格20元。

下一篇 锁阳城遗址

上一篇 东千佛洞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