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石梁遗址 编辑
火石梁遗址,又名炉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大庄子乡头墩村东北14千米的沙漠戈壁腹地,面积约9.5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商时期遗址。
火石梁遗址遗址中心地区为沙土梁,远眺红如烈火,故名。属四坝文化。1987年,发现。文化堆积厚0.5~2.5米,整体保存较好。地表散见大量夹砂红陶片、彩陶片及少量细泥红陶片、石器残片和细石器、残铜块、小铜珠颗粒、铜渣、铜矿石、绿松石和骨珠等,遗址东北部有直径约30米的碳烧结块富集区,发现大量的碳结块、孔雀石和碎铜块,并采集有类似冶炼工具的两把石勺。遗址西部边缘为墓地。遗址包含有马厂、齐家、四坝文化三种内涵的文物,是甘肃境内齐家文化和马厂类型分布的北界。遗址文化堆积厚,内涵丰富,包含物多,是研究黑河流域史前文化面貌的重要遗址。遗址发现大量与冶铜相关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中国早期铜器的起源和冶铜工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火石梁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火石梁遗址
地理位置: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大庄子乡头墩村东北14千米的沙漠戈壁腹地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商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467-1-467
2017年9月,为配合“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遗址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火石梁遗址对该遗址进行试掘。总共发掘约32平方米,总共清理房址5座、灰坑41个、墓葬2座、红烧面1处。
火石梁遗址航拍影像
房址
M2
火石梁遗址房址均为地面立柱式建筑,从残存平面形制判断呈方形,由柱洞、活动面和火烧面(灶)组成,其中活动面为黄土垫面,厚10厘米左右;火烧面位于房址的近中部,可能是灶址;3〜5个柱洞成排分布,部分柱洞内残存腐朽的木柱。
墓葬
火石梁遗址居址内发现墓葬2座,皆为竖穴土坑,M1为侧身屈肢葬,无随葬品。M2为仰身直肢葬,出土铜刀1把、骨针1枚。灰坑形制多样,灰坑之间相互打破,平面形状包括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等。从房址、灰坑、墓葬相互打破关系判断,该遗址经历了人类长期活动而形成。
陶器作坊和冶炼场
火石梁遗址东南部有直径约30米的碳烧结块富集区,文化层厚度为0.3米~2.2米灰堆中有大量的炭结块、孔雀石和碎铜块,采集有类似治炼工具的两把石勺,充分证明了这是一处新石器时期陶器烧制作坊和青铜冶炼场遗址。
文化类型
H4打破黄沙剖面
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沙丘之上挖取规整的灰坑,说明当时沙丘比较潮湿,同时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白色钙结核,遗址长期在水作用下形成,结合遗址钻探和调查分析,该遗址较低的地方可能存在湖泊沉积物。综合上述现象,说明当时遗址所在区域虽然为沙漠分布区,但是水资源比较丰富,适合人类生存。
火石梁出土遗物
陶器
双耳陶罐
铜冶金遗物
火石梁遗址出土铜器和石器
石器
火石梁遗址出土石勺
骨器
骨器主要包括骨针和骨锥等。
植物遗存
经鉴定植物遗存包括小麦、粟、黍和小麦穗轴,动物遗存包括猪、狗、牛、羊等。
地理位置
火石梁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大庄子乡头墩村东北14千米的沙漠戈壁腹地。
头墩村村民委员会
交通信息
自驾:自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火石梁遗址,路程约52千米,用时约1小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