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墩墓群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甲子墩墓群甲子墩墓群

甲子墩墓群,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甲子墩村以南约0.5千米处,面积约5平方千米,是汉朝至魏晋时期的古遗址。

甲子墩墓群,封土呈方形。墓葬皆为砖室墓,分单、双、三室等类型,有覆斗顶、券顶等,时代从西汉延续至魏晋,埋藏深度在2~6米之间。墓区内分布有众多的封土堆,特别是在中心区域内东、西两座明代烽火台的周围,有底径6~15米、残高3~5米的高大封土堆近30座,皆黄土夯筑(即“土墩墓”)。甲子墩墓群出土了较多的随葬器物,有陶壶、陶钟、仓、灶、罐、案、井、鼎、博山炉等,还有木马、木牛、铜弩机等。甲子墩墓群是河西地区规模较大的古墓群之一,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对研究汉晋时期河西地区的埋葬制度、丧葬习俗及政治、军事、经济、民族融合、文化等,具有较高的价值。

2013年3月5日,甲子墩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甲子墩墓群

地理位置: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甲子墩村以南约0.5千米处

所处时代:汉至魏晋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685-2-16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当地居民不断开垦耕地或不法分子偷盗,文物部门先后对众多被盗或露出墓葬进行过抢救性清理。

1975年,甲子墩墓群挖掘出罐、壶、釜、甑、案、耳环等陶器以及木马、五铢钱等文物。

1989年,甲子墩墓群挖掘出陶罐、木牛等文物。

甲子墩墓群

1991年,对甲子墩墓群5座墓穴进行清理时发现均为砖结构墓室,其中3座为双室墓,2座为三室墓。

遗址特点

编辑

甲子墩烽燧

甲子墩墓群,面积约5平方千米,封土呈方形,最大的高约12米,边长约21米。墓葬皆为砖室墓,分单、双、三室等类型,有覆斗顶、券顶等,时代从西汉延续至魏晋,埋藏深度在2~6米之间。墓区内分布有众多的封土堆,特别是在中心区域内东、西两座明代烽火台的周围,有底径6~15米、残高3~5米的高大封土堆近30座,皆黄土夯筑(即“土墩墓”)。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甲子墩墓群出土陶灶甲子墩墓群出土陶灶

甲子墩墓群出土了较多的随葬器物,有陶壶、陶钟、仓、灶、罐、案、井、鼎、博山炉等,还有木马、木牛、铜弩机等。

陶仓

甲子墩墓群出土陶仓甲子墩墓群出土陶仓

陶仓的高和宽均为32厘米,双层楼阁式。一层有人字型斜坡楼梯,楼梯上两个人正肩扛粮袋,向上攀行,正中是一扇双开门,门两边各有一只鸡神把守;二层两端各设一门,门外分别侍立鸟形、牛形神兽。

研究价值

编辑
甲子墩墓群是河西地区规模较大的古墓群之一,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对研究汉晋时期河西地区的埋葬制度、丧葬习俗及政治、军事、经济、民族融合、文化等,具有较高的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甲子墩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甲子墩墓群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甲子墩村以南约0.5千米处。

甲子墩墓群

交通信息

自驾:自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甲子墩墓群,路程约37.1千米,用时约37分钟。

下一篇 西灰山遗址

上一篇 草沟井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