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县塔 编辑
环县塔,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镇红星村北关组环江东岸第二级阶地上,建于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
环县塔为八角五级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向上逐层微敛,顶有塔刹,通高22米,塔身青砖镶砌而成,底层较高,超过塔高的四分之一,内外无台基。每面宽3.13米,向南有门,其内辟八角形塔室,每面宽1.20米。各级塔檐上部施平座,下施斗栱,上设栏杆,人可通行,塔顶为镀金铜质塔刹。环县塔对研究宋代建筑形式和建筑工艺、风格等具有较高价值。
2013年3月5日,环县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环县塔
地理位置: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镇红星村北关组环江东岸第二级阶地上
所处时代:宋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450-3-74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重修相轮。
1993年,出版的《环县志·大事记》中载:“1264年(宋理宗景定五年,蒙古世祖忽必烈中统五年)八月,环县塔落成。”1264年,即作为环县塔建塔的具体时间引用。
2014年9月,发现塔顶的一块平砖上面刻画的文字证明修建时间。
环县塔现由环县公园管理处、环县博物馆共同负责管理。
环县塔
环县塔为八角五级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向上逐层微敛,顶有塔刹,通高22米。塔身青砖镶砌而成。底层较高,超过塔高的四分之一,内外无台基。每面宽3.13米,向南有门,其内辟八角形塔室,每面宽1.20米。各层塔檐出双杪华拱,每面补间斗栱两朵,上承替木,再上出叠涩若干层。每层间隔一面设有门或雕刻版门和直棂窗,分层变换方向。门单砖券顶,两侧浮雕莲花饰。各级塔檐上部施平座,下施斗栱,上设栏杆,人可通行。塔顶为镀金铜质塔刹。
二层
环县塔二层四个真门洞两侧各刻画有一对神像,其中一对菩萨像,三对武士像,由于风雨侵蚀,图像严重脱落残损。刻板门(即假门)两片门扇上饰乳钉纹,每扇四行,每行七颗,共56颗;门两侧为直棂窗,有花叶纹、花瓣纹、菱形纹3种纹饰。
三层
环县塔三层以上真门洞两侧无刻画图案,窗户位置用竖砖砌成竖条纹饰,窗台下凹刻苹果形图案。刻板门全部为乳钉纹,门两侧均镶嵌一块较大的正方形砖和一块带砖边框的长方形砖,砖上无纹饰。
五层
环县塔第五层楼板上,还发现三尊木雕佛像,均为男性,身着袈裟,面目慈祥,神态端庄,手势各异,均盘腿坐于莲花座上,整高100厘米,分别摆放于东、北、西门的门口,背对门洞,相视而坐。据谢文科分析,可能是五智如来中的三位,根据摆放的位置,东门应为阿如来,西门应为不空成就如来,北门应为阿弥陀如来。三尊佛像的发现,印证并澄清了民间关于塔顶有木雕娘娘像或菩萨像的传说。
塔刹
塔刹由生铜铸造,全部为空心。7层塔刹包括底座套在一根直径约10厘米的木椽(刹管)上,然后用8条铁链套在塔刹顶部,固定在塔顶8个生铁浇铸的武士身上,塔刹有文字。
塔刹文字全部为汉字,共120字,除个别异体字或浇铸原因外,绝大部分清晰可辨。其中大字21个,内容为:“皇帝万岁,只必贴木里,大王千秋,国泰民安,法轮常转。”小字99个,从“环州景福寺重建相轮”始,在列举了与修建塔刹有关的10多个人名及其官职之后,以“中统五年仲秋上旬又五日”终。
相关记载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高观鲤撰《环县志》载:“古塔寺,在北门外一里,唐贞观时建,嘉靖九年重修,万历十八年又修,明末兵火煨烬,惟留古塔一座……或云:后移城内,为景福寺。”移建后的景福寺“在县城西南,长三十六步,宽一十二步。元大德年建,万历五年知县胡冠有钟铭。本朝乾隆十八年,县吏邓维一募修,在籍训导杨大伦为之记”。
平砖文字
镶嵌在第五层南门洞外东侧的一块平砖,刻有几行文字
第一行:永兴军泾阳县;第二行:砖匠人□秀;第三行:作下张义□□;第四行:庆历三年七月。
“庆历三年七月”,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环县砖塔建塔时间的唯一文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时值北宋初期,宋仁宗赵帧在位。
1981年9月,环县宋代砖塔(环县塔)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环县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塔体底部外沿为基准,向东延伸150米,向南延伸50米,向西延伸至灵武路东侧,向北延伸180米至城东沟南沿。
保护标志
物理位置
环县塔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镇红星村北关组环江东岸第二级阶地上
红星村
交通指引
环县人民政府距离2.4千米,驾车约8分钟可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