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康王庙 编辑
武康王庙,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东街。 该庙始建于唐贞元十三年(797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迁建崇信城内。 占地面积3337平方米。
武康王庙总体布局呈南北纵长形,建筑分别位于南北中轴线上。武康王庙坐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由内外两周栓网组成,建筑坐落在一个台基上,单檐歇山顶,正面中间三间是格扇门,两端尽间的山墙和后部用厚实的土墙围绕。武康王庙是研究西北地区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真实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2001年6月25日,武康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武康王庙
地理位置: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东街
所处时代:明、清
占地面积:3337 m²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分类号:5-0436-3-242
宋绍圣四年(1097年),崇信知县王需修缮庙貌。
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民李斗等人迁建城内。明天顺七年(1460年),崇信知县吉泰将原庙址内四根宋、元时期镌刻石柱移入,建亭于殿前。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崇信知县边国柱以塑像主次不当,又未能变更,将大殿改为寝宫,另建正殿于前。明崇祯六年(1633年),兵燹殷亭俱毁,仅剩寝宫。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崇信知县陈兆康修缮大殿,并重修献殷。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中华民国政府对武康王庙进行修缮,利用殿宇储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康王庙划拨崇信县粮食部门使用。
武康王庙
武康王庙虽经明代迁建和续修,但大木构架还保留了宋代的建筑特色,它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木构建筑中保留构件和作法较多、时代较早的建筑之一。
武康王庙
大殿
武康王庙大殿坐北向南,面阔五间21米,进深三间13米,单檐歇山顶建筑,内柱升高,砌上露明造,有宋元建筑遗风。斗拱为五踩单翘,一跳华拱头刻假昂及华头子。
拜殿
武康王庙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卷棚顶,砖木结构。
寝宫
武康王庙寝宫坐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椽单檐歇山顶,为土木结构厅堂式建筑。
相关人物
李元谅
1993年3月29日,武康王庙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武康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武康王庙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东街。
崇信县武康王庙文物管理所
平凉市崇信县西街金福佳苑小区西侧约250米
详情交通信息
从312国道白水段转崇白路,或304省道可达。距平凉市56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