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水泉清真寺 编辑
洪水泉清真寺是青海省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洪水村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明代青海地区。洪水泉清真寺总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的汉式建筑风格,与伊斯兰教早期传统建筑的异域式样有显著不同。寺中主要景观有照壁、山门、唤醒楼、礼拜殿其砖雕、木雕图案及繁多,工艺高超、建筑奇特,是一部古代民间民俗吉祥图案的宝典。
2013年3月5日,洪水泉清真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洪水泉清真寺
地理位置:平安县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天
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
风格特点
水泉清真寺的建筑尤以砖雕、木雕最为精美。大量融合汉、回、藏等民族的建筑特点,具有国内清真寺中少有的独特风格,堪称瑰宝 。
主要建筑
寺门:寺门朝南开,长12米、宽8米,共三大间,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其精巧之处是寺门无大梁,采用斗拱式建筑,寺门顶棚全由短横木交错摞架,支撑着寺门顶的巨大负荷,其建筑工艺复杂、奇巧如鬼斧神工,俗称“二鬼挑担”。山门房脊顶上用砖、花脊嵌有“凤尾挑梁”和“龙凤呈祥”雕刻图案。山门两侧的八扇屏上,分别镶嵌刻有“老鼠偷葡萄”和“麒麟伴苍松”图案的砖雕,喻意多子多孙、麒麟送子 。
木塔:它是四周最高的建筑,其飞檐转角错落有致,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它的砖雕木雕技艺非常精美,这在崇尚粗犷豪迈之美的西北来说,尤其显得与众不同,这就是邦克楼。楼高20米,为三重檐六角攒尖顶楼阁式建筑,底部为砖木结构,二三层为木质结构,全塔由两根直通顶层的巨柱支撑,人称“通天柱”。邦克楼一层为方形建筑,灰色砖墙,墙面上雕有动植物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底座由花岗岩石砌成,底层有门贯通后院。邦克楼每层建筑的斗拱都不同,且富于变化,愈上愈显得华丽,造法上也显得更灵活。走在略显古朴的青砖上,发出带有回音的声响,仿佛与远古对话一样,庄严肃穆,凝重铿锵 。
2013年3月5日,洪水泉清真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水泉村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