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源古城 编辑
门源古城,又称浩门古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中部,县城东南,浩门河北岸的一块台地上,是宋朝时期的古城遗址。
据《大通县志》记载:门源古城为北宋熙宁年间(1068年~1071年)所筑。城南沿高崖,北倚高梁,东西皆为深沟,居高临下。城呈长方形,有马面、护城壕、瓮城等遗迹,现存的城墙高10米,底宽24米,顶宽2.5米。东南角为大城门,门宽13米。城内中部比周围高出1~2米,地面有大量瓦片。城内东侧有一片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50米隆起地势。这两处应为当时的建筑区。城墙东北角缺口8.2米,西北角缺口8.6米,城墙夯筑,夯土层0.1米。城内曾有东西南丁字形三条大街,巷道里开。城门又隔河相对照壁山。北廓外,南北设九条街道。门源古城为研究门源县宋朝时期的军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物证。
2013年3月5日,门源古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门源古城
地理位置: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中部,县城东南,浩门河北岸的一块台地上
所处时代:宋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483-1-483
门源古城
门源古城原名达南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改为大通城。
金夏曾交替占领过门源古城,元代沿用。
门源古城
门源古城
门源古城,又称浩门古城,城南沿高崖,北倚高梁,东西皆为深沟,居高临下。城北背依巍巍祁连山,城墙距浩门河北岸约一华里。门源古城高出浩门河床约80米,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69.5米,南北宽约333米。东面马面4个,南北各3个,每个马面长10米,底宽4.5米,顶宽4米,东面有明显的护城壕,现存的城墙高10米,底宽24米,顶宽2.5米。东南角为大城门,门宽13米。门外有瓮城,瓮城呈半圆形,城门开向一侧,靠近城墙。城内中部比周围高出1~2米,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约50米。城内东侧有一片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50米隆起地势,这两处应为当时的建筑区。城墙东北角缺口8.2米,西北角缺口8.6米,城墙夯筑,夯土层0.1米。城内曾有东西南丁字形三条大街,巷道里开。城门又隔河相对照壁山。北廓外,南北设九条街道。这种设施与宋青唐城、元贵德城的布局较为相似。
地理位置
门源古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中部,县城东南,浩门河北岸的一块台地上。
古城
交通信息
自驾:自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门源古城,程约3.5千米,用时约6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尕海古城遗址
上一篇 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