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肖图古城遗址 编辑
考肖图古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加乡考肖图村东南约2千米处河东岸,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属于唐代时期遗址。
考肖图古城遗址主体结构为一座高大的土墩,内部是用土坯和夯土砌筑,平面结构为十字形。土墩周围分布有成排的方形房址,最外围修筑有长方形围墙,大小与古城相当。通过对考肖图古城遗址的选址、主体建筑的形制结构、配套设施的规模与布局、出土器物所显示的使用功能和宗教内涵的分析,可能是一座吐蕃时期以佛塔为中心的寺院建筑。考肖图古城遗址的发掘,是对以往吐蕃时期遗存的重要补充,在认识青海地区的宗教生活状况方面,以及柴达木盆地周缘地区在西藏佛教发展进程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19年10月7日,考肖图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考肖图古城遗址
地理位置: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加乡考肖图村东南约2千米处河东岸
所处时代:唐
占地面积:约 3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154-1-15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考肖图古城遗址
考肖图古城遗址平面图
主要建筑
考肖图古城遗址塔基(东北—西南)
考肖图古城遗址塔基(东南—西北)
遗址年代
根据出土物特征,考肖图古城遗址的年代定为吐蕃时期。
性质和功能
考肖图遗址塔基周边有两重长方形围墙,内墙内侧修建有成排的方形建筑,形成小型的寺院,可供僧侣居住和进行法事活动。外侧城墙规模较大,俨然一座小城,但其内部布局和功能区分尚不太明确。塔形基址经发掘后,复原出平面呈四出十字形的塔形结构,与中亚和新疆地区早期覆钵式佛塔形制接近,应该是直接受到了印度东北部或孟加拉地区的影响。
塔基出土马头骨。在古代藏族巫术中,将写有魔咒的人或兽的头盖骨掩埋或者安置,是降服厉鬼的方法。头盖骨和咒语的种类、头盖骨掩埋场地的选择要根据所降服厉鬼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同的厉鬼需要掩埋不同动物的头盖骨。吐蕃时期的佛塔本身就赋予了镇鬼除魔的功能。基址中还出土一些木简牍,内容也为镇伏魔怪的内容。这类符咒类遗物的掩埋对于考肖图古城遗址所具有的佛塔功能的认定是一个重要的佐证。
塔基周边房址内出土不少擦擦。擦擦常常被佛教信徒供奉在佛教场所。考肖图古城遗址内出土的擦擦,首次将其年代提早到8~9世纪,代表着最早出现的擦擦类型,同时佐证了遗址所具有的佛寺功能。
从考肖图遗址的选址、主体建筑的形制结构、配套设施的规模与布局、出土器物所显示的使用功能和宗教内涵来看,很有可能是一座吐蕃时期以佛塔为中心的寺院建筑。这一遗址可能修建于吐蕃在全境大建佛寺的赤松德赞或热巴巾时期,佛塔造型模仿了卫藏地区吐蕃佛塔,间接地接受了东印度或孟加拉地区同时期金刚乘寺院影响,这与吐蕃佛教的输入路线是相互吻合的。
考肖图古城遗址塔基北侧出土有马头骨、古藏文木简牍、白色卵石和羊肋骨,两块绘有图案的羊肩胛骨,一枚开元通宝钱币。塔基周围分布有较多建筑基址,出土了一批陶器、铜器、漆器、骨器、石器、铁器等。出土器物中有大量陶片,少数能够复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少见泥质红陶,器形有罐、瓮、钵、杯等,多小平底器,陶器以素面为主,纹饰有折线纹、弦纹、叶脉纹、水波纹、缠枝纹等。铜器有铃、牌、鎏金莲花纹饰物等。还发现残损漆甲一副,由10余种不同规格的漆甲片缀合而成。在围墙内还发现有石碑、石狮、石柱础等。
马头骨
考肖图古城遗址出土马头骨
考肖图古城遗址塔基北侧凸出的马面形结构中,出土三件有墨书图案的马头骨,其中两件上面带有写满古藏文的同心圆图案,中心画一带枷锁人物;另一件上面仅见文字,不见人形图案。
擦擦
考肖图古城遗址出土擦擦
石狮和石碑
考肖图古城遗址出土石狮图
地理位置
考肖图古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加乡考肖图村东南约2千米处河东岸。
香加乡
交通信息
自驾: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考肖图古城遗址,路程约71千米,用时约1小时20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太和宫金殿
上一篇 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