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 编辑
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又称西寺塔和东寺塔,俗称金鸡塔,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街道书林社区书林街中段,是唐朝、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名称来源于两塔所在寺院的名称——惠光寺和常乐寺。两寺东西相对,采用中原传统的密檐式塔式样,体现了中原文化对南诏的深刻影响。常乐寺塔高40.57米;慧光寺塔高35.54米。均为十三级空心密檐砖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构成。两塔平面呈正方形,底层南面辟门,塔内有回形木梯可登塔顶。外立面从第二层起,四面均开有佛龛,内置石雕佛像1尊。两塔顶四角各置高约2米的铜质贴金迦楼罗一只。在艺术造型、砌置方法方面,从第九层开始急速收分,塔身轮廓因此而呈优美的流线型,出檐断面略呈圆弧状,最后形成小小翘角,显得更柔和。东西寺塔刹顶四只迦楼罗是云南佛塔独有的标志。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是昆明悠久历史、古老文明的见证,在滇池地区建筑史和景观文化史上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2006年,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
地理位置: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街道书林社区书林街中段
所处时代:唐、清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739-3-44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唐代南诏国时期,建造常乐寺、惠光寺塔。惠光寺塔砖上发现有:“天启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段义造砖处题书”17个字,“天启”为南诏丰祐的年号,即唐大中三年(849年)。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惠光寺塔(西寺塔)因地震倾倒过半;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修缮;第二年冬,完工。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因地震塔刹倾毁。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常乐寺塔(东寺塔)因地震倾塌。
清咸丰六年(1856年),惠光寺和常乐寺均毁于兵燹,存寺塔。
清光绪八年(1882年),常乐寺塔按照原样重建。重建东寺塔时,因旧基不坚,东移数百步。
1984年,重修惠光寺塔,对塔基采取了加固措施,用水泥管件加大基础面,并在塔基四周用钢筋混凝土浇灌成包套与原塔基紧密相扣,形成整体。同时,在塔内竖立钢架,塔外壁加筑圈梁,达到7级地震设防,并重置铜质塔刹宝顶和金翅鸟,恢复古塔风貌,增加避雷装置。
2019~2020年,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进行修缮。
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
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
常乐寺塔高40.57米,基座边长12米;慧光寺塔高35.54米,基座边长12.5米。均为十三级空心密檐砖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构成。两塔平面呈正方形,底层南面辟门,塔内有回形木梯可登塔顶。外立面从第二层起,四面均开有佛龛。两塔顶四角各置高约2米的铜质贴金迦楼罗一只(俗称金鸡),因此,昆明人俗称两塔为金鸡塔。同时,在艺术造型、砌置方法方面,两塔也具有与内地密檐式塔不同之处。从第九层开始急速收分,塔身轮廓因此而呈优美的流线型,出檐断面略呈圆弧状,最后形成小小翘角,显得更柔和。东西寺塔刹顶四只迦楼罗,又名大鹏金翅鸟,俗称金鸡,传说伽楼罗能降龙,可以镇水患。这是滇密信仰的反映,也是云南佛塔独有的标志。
佛龛
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塔身四面均开有佛龛,内置石雕佛像1尊;塔砖上有汉文、梵文经咒和窑户印模。
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是昆明悠久历史、古老文明的见证,在滇池地区建筑史和景观文化史上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遗址碑
地理位置
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街道书林社区书林街中段。
惠光寺塔
交通信息
自驾:自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路程约8.4千米,用时约22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