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玉皇阁 编辑

云南省保山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山玉皇阁保山玉皇阁

保山玉皇阁又名太保山玉皇阁,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太保山东坡,是滇西主要道教建筑之一。原为明洪武十三年(1389年)修建的毗卢阁。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建玉皇阁, 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竣工, 占地1000余平方米。

保山玉皇阁现存建筑有大殿、灶君楼、会真楼及殿前两侧之钟鼓二亭,坐西向东, 其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建筑工艺精湛,对研究保山道教的传播及古代建筑技术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006年5月,保山玉皇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保山玉皇阁

地理位置: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太保山东坡

所处时代:明代

占地面积:约 1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立时间: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建筑风格:道教

编号:6-0751-3-45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保山玉皇阁前身为毗卢阁,乃佛教寺院,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嘉靖初年被焚。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郡人冯君鲁根据当时宣扬皇天至尊思想的需要,邀人在此兴建道教玉皇天尊之阁。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玉皇阁建成。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总兵偏图重修玉皇阁。

1939年10月,西南运输处在玉皇阁设立招待所,接待南桥机工和西南运输处的工作人员。

2004年10月19日,保山地区发生地震,受其影响保山玉皇阁瓦屋面严重漏雨,一层北面瓦屋面凹凸不平,瓦件脱节,望板、椽子严重糟朽,特别是一层西面瓦屋面瓦件脱节,部分屋面坍塌脱落、无存,椽子、望板、遮椽板糟朽,斗拱、梁等主要构件暴露在外,随时经受风吹日晒的洗礼,破损严重,特别是大殿梁架出现了歪闪。

保山玉皇阁古建筑 保山玉皇阁古建筑

建筑格局

编辑

保山玉皇阁

保山玉皇阁,坐西向东,占地1000余平方米, 系供奉道教玉皇帝君而得名。依山形砌高台筑就,由神殿、月台、钟鼓二亭组成品字形院落。平面布局,神殿靠山,前为月台。月台两侧为钟鼓二亭。有通道,左上会真、翠微二楼,右下太保山公园大门,整个院落占地835平方米。

主要建筑

编辑
综述

保山玉皇阁现存建筑有大殿、灶君楼、会真楼及殿前两侧之钟鼓二亭。

大殿

大殿为高台回廊式阁楼,通高18.6米,由18根巨柱支撑,五开间、四进间布设,通柱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柱头梁架之间,以数十组异形斗拱连接,自下而上层层相叠,向内渐升为覆斗式八卦藻井,向外渐升为飞檐式屋面。建筑外观为三重檐歇山顶样式,上覆黄色琉璃瓦,并有花脊宝顶、鳌鱼鸱吻等装饰。

钟鼓二亭

钟鼓二亭是神殿的补充。 分别位于大殿院前的左右两侧。 亭内原悬有钟鼓架,击告朝暮,现已无存。亭各占地14平方米。建筑样式为单檐八角攒尖亭阁。内外檐也以异型斗拱连接。内檐斗拱上收为圆形藻井。中以八卦太极图收心,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

会真楼

会真楼位于大殿北侧,为穿斗式楼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因为供奉天、地、水等“诸真天师之像”而得名。会真楼整个小院是独立的,圆形卷筒式的院门向南直对着玉皇阁的北山墙,曾为徐霞客游历保山下榻处所。

灶君楼

灶君楼位于大殿南侧,为下藏地下室式穿斗楼房。

<p>玉皇阁侧立面

玉皇阁侧立面

殿内藻井原状彩画

殿内藻井原状彩画

回廊彩画

回廊彩画

文物价值

编辑
保山玉皇阁建筑内外浓墨重彩,遍施彩绘壁画,整个建筑气势雄伟,结构精湛,装饰华美,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帝王为尊、皇权至上的构思主题,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和艺术鉴赏价值。玉皇阁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檐口雕梁画栋,斗拱风格别具一格,上下中三层斗拱风格各异。室内装饰藻井工艺精湛全部用斗拱组合而成,为研究保山地区古建筑提供实物例证。

保护措施

编辑
1984年,保山玉皇阁由保山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并公布为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保山玉皇阁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保山玉皇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保山玉皇阁维修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保山玉皇阁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保岫西路132号。

玉皇阁

交通信息

城市公交

①游客乘坐1路公交,在工人文化宫站下车,步行600米;②游客乘坐2路B公交,在兰都饭店站下车,步行990米;③游客乘坐3路/7路公交,在明昌园步行街站下车,步行1.2公里。

下一篇 和顺图书馆旧址

上一篇 汉庄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