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 编辑
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一中学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滇西军都督府成立旧址坐南朝北,依次有大门、戏楼、两厢、过厅、大殿两厢、大殿、照壁等主体建筑。主体建筑均分布在同一中轴线上,左右对称、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滇西军都督府旧址既是腾冲传统建筑技艺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实物,也是辛亥革命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历史研究价值。叠园集刻尚存98石名人书法手迹。叠园集刻是李根源先生对地方先贤、全国名家手迹的调查整理,也是对全国书法名家艺术的集中展示,是研究腾冲厚重历史文化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2013年5月3日,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
地理位置: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一中学内
所处时代:1911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903-5-29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27日(农历9月6日),张文光成为滇西军都督,并决定在镇署成立军都督府。
民国四年(1915年),建腾冲县立中学,此后滇军都督府旧址一直为腾一中管理使用。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时任云贵监察史的李根源用三年多时间,收集海内名家、云南名家、腾冲先贤及历代宦游备边来腾名宦的书法手迹174件,双钩上石镌刻成碑,镶嵌于滇西军都督府成立旧址后的县立图书馆墙壁上,取名“叠园集刻”(又名“腾冲县立图书馆石刻”)。
2002年至2003年,腾冲一中在县文管所的指导下,对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进行了全面的整修。
2014年2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进行现场勘察、测绘。同年4月完成设计方案并上报国家文物局,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修缮工程评审获得通过。
结构
滇西军都督府成立旧址坐南朝北,依次有大门、戏楼、两厢、过厅、大殿两厢、大殿、照壁等主体建筑。主体建筑分布在自北向南同一条中轴线上,纵深103.5米,左右建筑基本对称。位于北端大门对面的照壁长38.6米,厚1.06米,中部最高处9.5米,三叠檐,为腾冲县内迄今最大的照壁。戏楼座北向南,单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5.3米,进深6.9米,飞檐羽角上翘,造型凝重古朴;其两侧耳房面阔均为4.1米,进深3.7米。大门附着于戏楼背面,座南向北,门宽2.4米。沿大门左右7.2米处为两道券门,门宽1.8米,高3米(今已不再使用)。第一进过厅,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13.65米,进深9.84米,台基高0.87米,梁檐柱枋施透雕及彩绘。第二进大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抬梁结构,面阔三间13.7米,进深9.84米,台基高1.86米,殿前左右石栏相围。在此中轴线上,左为“五公祠”,右为花厅,各自构成四合院式的建筑单元。
特点
滇西军都督府成立旧址主体建筑均分布在同一中轴线上,左右对称、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整个建筑群有通有隔又自成院落,充分利用地形高差,突出主要建筑,使建筑群错落有序、层次分明。建筑群历经数百年之久且不断改扩建,但每次所建的单体建筑,不论石作、木作、彩画等都体现了当时该地区营造技术的最高水准。整个建筑以对称的合院式布局为特征,形式严谨统一,建筑尺度亲切,造型庄重,是不可多得的清代古建筑群。
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
叠园集刻是李根源先生对地方先贤、全国名家手迹的调查整理,也是对全国书法名家艺术的集中展示,是研究腾冲厚重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地理位置
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一中学内。
腾冲第一中学
交通指引
腾冲市人民政府距离腾冲第一中学约1.1千米,驾车约3分钟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