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学宫 编辑
文昌学宫,即文昌县学,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文东路77号,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北宋以后历代文昌县学之所,亦称孔庙、文庙。
文昌学宫由文昌孔庙、文昌宫、蔚文书院、尊经阁等部分组成,占地1万多平方米。文昌学宫坐西朝东,平面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大殿、庑堂、斋舍、门楼等共37间。文昌学宫整个建筑群呈东西走向,建筑规模宏伟,布局严谨,风格独特。 文昌学宫既是文昌古代教育的摇篮,也是近现代文昌教育的发祥地,是代表文昌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古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1994年11月,文昌学宫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文昌学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文昌学宫
地理位置:海南省文昌市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约 1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292-3-59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周观仍旧址修建。
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县赵文炳徙于县署左。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琼北大地震,附近建筑俱塌,惟文昌学宫独存。
文昌学宫后按山东曲阜孔庙布局经历代增改、修葺30多次。
1994年,文昌县人民政府再次修葺,保存明清建筑综合特色,是海南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海南第一庙”。
2021年8月9日,文昌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开展文昌学宫安防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文昌学宫
文昌学宫正门人口处左右开厢门,名“礼门”“义门”。过门为前庭,右有1古井,曰“圣泉”;正中为泮池,又名“月池”,池中架“步云桥”,俗称“状元桥”。庭左、右侧各开一圆门,名“圣城”“贤关”。过门各有1祠1厅,名“节孝祠”“孝义祠”。庭左右侧下再各开1圆门,名“天衢”“云路”,过门有“名宦祠”“乡贤祠”。前庭戟门后为四合院,院内有东、西两庑,正中为大成殿。殿前月台前与台左右看面刻有麒麟、鱼鸟、荷花、竹林等浮雕,皆为明代珍品。大成殿建于高台基上,有台阶可上,属框架式砖瓦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平面呈长方形,面宽五开间20.2米,进深三开间13.4米。殿高13.7米,正脊装有琉璃双龙戏珠,上檐角和脊上装有龙、凤和合角吻等,为七架梁,前后用6柱,垫柱石基为明代遗物。
文昌学宫大成殿后有“崇圣祠”,面宽三开间,单檐硬山顶。左右侧房和围墙形成左右两条夹道。整个建筑群内外的梁、枋、檐和门、窗、桶扇等构件均有祥龙彩凤、花鸟虫草、狮子瑞兽的雕刻与彩绘,雕工精致,造型优美。大成殿穿插枋系明代构件,有明显裂隙,系地震所致。
社会活动
为了增加孔庙儒文化的有关内容,孔庙在东庑、西庑中展出了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和北京孔庙图片,孔子七十二弟子图谱和孔子圣迹图,中华儒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在龙门左右竖立了文昌明清进士碑和捐修孔庙芳名碑。使文昌孔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儒文化旅游景观。
2013年3月5日,文昌学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文昌学宫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文东路77号。
文昌学宫
交通指引
文昌市内乘坐1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1路、13路、游3路、游6路公交车,在烟草公司站下车步行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