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 编辑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盛乐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行政村北1.5千米处,是内蒙古地区出土文物较为丰富、延用历史时间最长的古代城址。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始建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至元朝后逐渐废弃。遗址包括城址和墓葬,城址主要由城墙遗迹、地表建筑遗迹和地下文化堆积构成,城址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东西约1450米,南北约2290米,由南、北、中三个不同时期的城址相互叠压构成,面积约4平方千米。是研究内蒙古边疆地区古代社会历史以及中原与北方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史迹。
2001年06月25日,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
外文名:And Linda lingle sand-layered site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行政村北1.5千米处
所处时代:汉至唐
占地面积:4 km²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5-0019-1-01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三国时期,拓拔鲜卑南下,猗卢部率领各部建立代王朝,以汉成乐城址上建立北都,改称盛乐。
北魏时期,北魏以平城为国都,但仍将盛乐城作为北都。
唐代,在此设立云州都督府,后改为单于大都护府。
辽代,为丰州振武县。
元代,为振武城,后逐渐废弃。
1959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和林格尔土城子城址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580平方米。通过考古发掘初步认定,南城地层堆积较为简单,内含春秋、战国、两汉以及北魏时期的文化遗存,始建于春秋时期,战国、秦汉、魏晋沿用;中城地层堆积较为复杂,含战国至元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始建于代魏,唐、辽金元沿用;北城地层堆积相对较为简单,主要为隋唐时期文化遗存,始建于唐代。
城址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包括城址、墓葬及其出土文物以及相关历史环境。城址主要由城墙遗迹、地表建筑遗迹和地下文化堆积构成,城址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东西约1450米,南北约2290米,由南、北、中三个不同时期的城址相互叠压构成,面积约4平方千米。古城的城墙遗址保存较好,城垣残高0.5至10米不等,东北西三面居中设有城门,外置瓮城。
南城位于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的东南部,西南大部分被河水冲毁,现只残存部分城墙遗迹,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长520米,其东北角被北城的东南隅打破,西北隅又被中城的东南部叠压,城墙平均宽度14米,夯层约15厘米,系春秋、战国至魏晋时期的遗存。北城较南城约大三倍,东西长1450米,南北1740米,西南大部被河水冲毁,残留城门四座,分布在城垣四面,并带有瓮城,城墙间有马面建筑,系隋唐时期文化遗存。中城位于南区的西北部,南北长730米,东西长450米,文化堆积最深处可达10余米,含战国、汉、魏晋、唐、辽金元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墓葬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周围地区共发掘出2100余座墓葬,发掘面积达3600平方米。发现的墓葬时代贯穿整个遗址的历史,这些墓葬的种类有竖穴土坑墓、土洞墓、砖室墓、瓮棺葬、乱葬坑等。其中古城东侧以春秋、战国墓为多,南侧、西侧以汉墓为多,北侧以代魏时期的墓葬为多。墓葬数量尤以战国、秦汉和唐代为多。其中,战国占已发掘总数64%,秦汉占已发掘总数18% 、魏晋占已发掘总数3%、隋唐占已发掘总数10%,而春秋、辽金元占的比例不到1%,时代不详的墓葬占已发掘总数4%,还有少量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墓葬,这些墓葬与土城子遗址的历史发展状况相符合。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
出土文物
随着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内大量墓葬的发掘,出土了从春秋至辽金元时期大量不同类型的珍贵文物,以及沿宝贝河沿岸文化堆积层断面,真实地反映了古阴山南麓土默川平原农牧交错带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现象,充分体现了这些历史时期在这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界地带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成为研究内蒙古边疆地区中原与北方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史迹。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发掘出土的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以及辽金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之间文化关系衔接紧密,中间没有缺环,又与史料的记载相吻合。因此,可以证实土城子遗址是内蒙古地区现存出土文物较为丰富、延用历史时间最长的古代城址,也是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显示了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2001年06月25日,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12日,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地理信息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土城子行政村北1.5千米处。
唐代单于大都护府遗址
交通信息
驾车自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出发,经G209(旧)、苏北线到达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