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力图召及家庙 编辑
席力图召及家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石头巷北端,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席力图召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阿拉坦汗的儿子僧格都楞为迎接索南嘉措而建;席力图召家庙建于清早期,具体年代不详。席力图召,又名“延寿寺”,汉藏混合式结构,外有牌楼,内有天王殿、菩提过殿、大经堂等。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席力图召家庙,处于席力图召的东南隅,不过百米,为藏传佛教的一处寺院,俗称“席力图召家庙”。席力图召及家庙建筑采用藏汉结合式,为中轴线对称的传统布局。召庙内保存有康熙征讨葛尔丹的御制石碑两通、覆钵式喇嘛塔;古佛殿中保存有明代精美的壁画,对研究呼和浩特市藏传佛教的历史、发展、变迁有重大的价值。
2013年3月5日,席力图召及家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席力图召及家庙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石头巷北端
所处时代:清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912-3-21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席力图召家庙建于清早期,具体年代不详。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赐名席力图召为“延寿寺”。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平叛归来,四世席力图呼图克图为之举行了“皇图永固,万寿无疆”大法会,康熙也给庙里赠赐了匾额、宝幡、经卷等。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再次来到呼和浩特,驻跸席力图召,四世席力图呼图克图,请求在本召勒石建碑。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席力图召起火,庙仓、殿堂被毁;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
席力图召及家庙的白塔建于清代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席力图召及家庙的大经堂后面大佛殿和九间楼,被大火烧毁。
1953年开始,政府多次拨款对席力图召进行修葺。
1983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内蒙古民委、国家宗教局三级拨款大修。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时竣工,对中外游人开放。
2011年,呼和浩特市对席力图召及家庙进行维修。
2018年,玉泉区特拨付156.1612万元席力图召家庙修缮工程专项资金。
席力图召
席力图召
牌楼
牌楼
山门
山门
前院
前院南部,邻近拱门处,东有钟楼,西有鼓楼;院两侧,建有齐整的东、西厢房;院北面是菩提过殿。过殿五开间,也是歇山顶式,檐前有廊,外露明柱,殿两侧各有一垂花门。
第二重院落
古佛殿
佛爷府大经堂西侧,是席力图召的呼图克图住宅,是一处方方整整的四合院。
大经堂,坐落在一米五高的白石铺面的台基上,巍峨壮观。它的面阔、进深都是九间,故称作九九八十一间大经堂。但正面突出抱厦七间,上有阁楼五间。四周墙体是藏式墙壁,正面以蓝色琉璃砖镶面、杂以黄色和绿色琉璃砖组成绚丽多彩的图案;墙体上还嵌着一个个藏式小窗。经堂殿顶藏汉合璧,巧妙结合,前面是藏式平顶,后面是中原式的歇山顶。平顶中央立着一个直径3米的鎏金法轮,两旁配有“角端”(俗称独角兽)、法幢等饰物。后面高耸的歇山脊上,正中有鎏金宝塔一座,旁有祥龙、脊兽等装饰。整个殿顶,绿琉璃瓦覆面。宽大的殿内,有序地矗立着64根方形明柱。殿的后部是佛堂,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塑像,十方佛、度母、菩萨等分列两旁。
白塔
御碑亭,在大经堂前,有东西对称的两座精致小亭,是形制一样的六角攒尖亭,六根立柱撑着六角,六角飞檐柔和上翘。立柱顶端及飞檐下的横梁,绘制着五彩的各式图纹;与红彤彤的立柱相辅相成。
席力图召家庙
席力图召家庙
席力图召家庙大殿下阶墙的干摆砌筑法、大殿前廊柱的地仗做法都是研究古建筑传统工艺做法的宝贵资料。大殿后廊设计成弓字形,后又制作成仿石窟寺的佛龛,龛楣的左侧雕塑一只猕猴,在呼和浩特地区仅此一例。表现了呼和浩特地区多民族的文化融合,为研究家庙的历史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席力图召家庙壁画总面积44.076平方米,大殿东西山墙两侧均有壁画。
过殿“阴山古刹”牌匾
壁画
壁画
古佛殿东、西两壁布满壁画,殿顶上布满平棋彩绘。绘画题材为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主要形象是十六罗汉加上布袋和尚及达摩多罗组成的十八尊像。东西两壁每壁各绘两尊天王及九尊罗汉,佛堂墙面较高,壁画平面空间较为充裕,壁画构图疏朗。尊像的配置方式完全对应,每壁绘有两尊天王,均位于画面南部下角,天王为立像。每壁九尊罗汉分为上下两排,上排五尊下排四尊。尊像间距离较大,背景描绘精彩细致。西壁上排依南向北绘有布袋和尚、迦诺迦伐蹉尊者、伐那婆斯尊者、伐阇罗弗多罗尊者、因揭陀尊者,西壁下排从南向北依次排列有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跋陀罗尊者、迦里迦尊者、阿氏多尊者。东壁上排从北向南依次排列有巴沽拉尊者、注茶半托迦尊者、半托迦尊者、苏频陀尊者、达摩多罗,东壁下排依北向南排列为罗睺罗尊者、宾度罗跋罗堕尊者、那迦希尊者、阿秘特尊者。十八位尊者除达摩多罗外,均为坐像。尊像间绘有大面积青绿山水,流水、山石、树木、牛马飞禽等。
席力图召
御碑亭
御碑亭
明万历年间,由于希迪图噶卜楚(席力图一世)熟悉经典,蒙汉文兼通,曾将藏经译为蒙文,所以深受阿勒坦汗和从西藏来推广黄教之达赖三世的器重。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达赖三世圆寂时,立下遗嘱让他代表其坐床,主持蒙古地区喇嘛教事务。他于次年,同蒙古封建主决定阿勒坦汗之孙云丹嘉错为达赖四世。达赖四世自幼随他习经,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他又亲自将其送到西藏坐床。因此被达赖四世授予国师、班弟达学位。同年赴藏归来即扩建席力图召,他本人也因曾坐过达赖的“法座”(蒙语为“席力图”)被称为席力图呼图克图,他的召便被称作“席力图召”了。
地理位置
席力图召及家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石头巷北端。
席力图召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席力图召及家庙,路程约5.7千米,用时约17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