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隆洼遗址 编辑
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1.3千米丘陵西缘,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前10000—前7000)先民聚落遗址,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 。
兴隆洼遗址聚落内的房址成排分布,外围环绕椭园型壕沟,是较完整的原始村落。兴隆洼遗址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为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详实资料 。
1996年11月20日,兴隆洼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18日,兴隆洼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中文名:兴隆洼遗址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
开放时间:全年 9:00-16:30
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
保护级别: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Ⅳ—6
分类号:Ⅰ—6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考古现场(1992年)
1982年秋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汉旗文化馆在敖汉旗东南部进行文物考古普查工作时,兴隆洼遗址被发现 。
1983年春—1994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汉旗文化馆对兴隆洼遗址先后进行了7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清理房址153座,最大的房址总面积达140平方米 。
遗址分布
地表灰土圈
兴隆洼遗址聚落内的房址成排分布,外围环绕椭园型壕沟,是较完整的原始村落;成批的居室墓葬具有中国史前时期的特殊埋葬习俗,其中有人猪合葬现象 。在兴隆洼遗址118号居室墓内,墓主人右侧葬有一雌一雄两头整猪,占据了墓底近一半位置。兴隆沟遗址的西南部发现有排列密集的灰坑群,其中35号灰坑是最大的一座,平面呈圆形,口径最大值为4.22米,周围有6座略小的圆形灰坑将其环绕,坑底中部相对放置2个猪头骨,东侧的猪头骨及躯体摆放较完整,猪头骨平置,朝西南,尾部朝西北,额顶正中钻有1个圆孔,躯体主要由陶片和自然石块摆放而成 。
地层叠压
考古现场(1993年)
1992年出土玉玦
兴隆洼遗址出土制玉工具石磨盘、石磨棒、石铲和石琢
保护碑刻
2013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关于赤峰市兴隆洼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立项的请示》(内文物发〔2013〕104号)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要求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的有关规定,开展兴隆洼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
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兴隆洼遗址而得名 ,与黄河流域的老官台文化、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属同时期文化。兴隆洼文化分布范围广阔,西起洵河,东至医巫闾山,北到乌尔吉木伦河,南达渤海北岸 。赵宝沟文化形成于兴隆洼文化中晚期,与兴隆洼文化前后衔接 。兴隆洼文化、查海文化、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在年代和文化特征上有承袭关系 。
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1.3千米丘陵西缘 ,地处大凌河支流牝牛河上游,西南坡下有泉水,东距河道1.5千米 。
兴隆洼遗址
交通
赤峰市——玉龙大街——G16丹锡高速——S53赤峰东环——G45大广高速——111国道——237县道——下嘎线——302乡道——兴隆洼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