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安州遗址 编辑
灵安州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扣河子镇黑城子村村北,是辽代时期的古城遗址。
灵安州遗址建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平面略呈方形,南北向。1988年5月,哲盟文物普查时,对盟库伦旗境内的黑城子古城进行了调查,并发现辽代“灵安州刺史印”一方,确定了灵安州遗址。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辽史》等史书对灵安州的失载,对研究辽代社会地理区划提供了准确的地理方位。
2013年3月5日,灵安州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灵安州遗址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扣河子镇黑城子村村北
所处时代:辽代
占地面积:408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070-1-070
灵安州遗址
灵安州刺史印拓本
灵安州遗址建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平面略呈方形,南北向。城墙上筑有马面,东、南、北各辟一门。城内建筑基址密布,城外西南面的官山上下各有一处寺庙址。
城墙
灵安州遗址
西墙,基本保存完整,无门。城墙全长700米,墙基宽20米,残高7~10米,顶残宽4~6米,夯层厚0.2米。每隔30米左右有一座马面,共有马面10座。每座马面宽25~30米,高8~10米。
东墙,破坏较重。正中设门,宽28米,有瓮城,现残。城墙全长650米,墙基宽20米,残高5米,顶残宽4~6米,夯层厚0.2米。马面情况已不可辨。
南墙,基本破坏。西段保存较好,可辨马面2座,每座宽25米,高15米。东段已与村舍相连,破坏严重。据当地老人回忆,南端正中原有门址,与北墙门宽相同。城墙全长600米。
城内遗迹
灵安州遗址
城外遗迹
官山,位于城西2.5千米,其主峰南坡有一个向东南开口而背风向阳的山窝,地表平坦,其上散布着大量的青色沟纹砖、灰色布纹瓦及灰色泥质点纹陶片、铜器残片。官山顶峰南侧有一巨大石崖,石崖下面有一片人工修筑的平台,南北宽7米,东西长50米,平台东部地表散布着大量砖瓦,平台东南部又有一人工削平山脊凿成的石台,高出平台70厘米,南北长约7米,东西宽约5米。石台上亦残留一些砖瓦。石台北面是绕石崖的斜坡,斜坡上残留三段石墙,石墙内外残砖断瓦比比皆是,陶片、瓷片夹杂其间。根据遗物特征推断此处当为辽代寺庙遗址。石崖南面,距平台表面约9米高的石壁上,从东向西排列三个石洞,俗称大喇嘛洞、二喇嘛洞和三喇嘛洞。大喇嘛洞是借天然石缝加以人工开凿而形成的,深约3米,洞口直径约2米,西南向,洞南壁开有35厘米见方的小龛。洞口上部内壁有一墨书题记,字迹不清,可辨识者仅“此洞日云光洞”六字;二喇嘛洞亦为人工开凿而成,直径与洞深均2米许,洞侧两壁各有一个40厘米见方的小龛;三喇嘛洞亦借天然石缝开凿而成,直径约2米,深4米,两侧石壁均有墨书题记,多漫漶。根据山下遗址、山上遗迹所散布的遗物与城中遗物相同,说明山上山下遗迹与古城是同时代的建筑,当是辽代建于州城之外的佛寺或道观。
灵安州遗址出土大量建筑材料,其中辽代莲花瓦当、兽面瓦当及布纹板瓦、简瓦、青砖居多。建筑材料还有金代的花纹瓦当和死代三用形滴水。出土瓷器中有辽瓷、宋瓷,亦有金元铁花瓷,同时出土许多宋代铜钱。根据古城的规模形制和大批的出土遗物,反映此城是一座比较重要的古城。从古城中出土大批的辽代遗物推断,此城建于辽代,金沿用。
灵安州刺史印
灵安州遗址灵安州刺史印
地理位置
灵安州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扣河子镇黑城子村村北。
扣河子镇人民政府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扣河子镇政府开车前往灵安州遗址,路程约7千米,用时约12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