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特陶海城址 编辑
浩特陶海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库仁镇浩特陶海牧场西侧,古城周长约1950米,城墙残高3~5米,为辽代时期的古城遗址。
1975年,呼伦贝尔盟西部文物普查时调查浩特陶海城址,考古工作者认为,浩特陶海城址是辽朝的通化州故城。浩特陶海城址是辽代契丹人控扼北方的一处军政重镇,对研究当时的军事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2013年3月5日,浩特陶海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浩特陶海城址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库仁镇浩特陶海牧场西侧
所处时代:辽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069-1-069
浩特陶海城址
浩特陶海城址图
建筑
浩特陶海城址有较清楚的东、西两处院落遗址。东院为方形,每边长43米,内有3处房址。西院长85米,宽50米,内有5处房址。中部有一方形土台,土台边长24米,宽1.5米,城外有两条护城壕,内壕深约3米,外壕不明显。
功能
浩特陶海城址因防守驻兵需要,在地理环境险要地点建立起来的,规模与建筑形式和分布等没有统一要求,是在空地上新创建的,用途是军事防御,驻扎兵卒,非政治中心,故城址内没有贸易场所遗迹。
浩特陶海城址
1975年,呼伦贝尔盟西部文物普查时调查浩特陶海城址,考古工作者认为,浩特陶海城址是辽朝的通化州故城。
《黑龙江历史考古述论》(上)根据古城形制及地面遗物断其为辽代城址,复据《辽史·地理志》记载:“泰州,德昌军,节度。本契丹二十部族放牧之地。因黑鼠族累犯通化州,民不能御,遂移东南六百里来,建城居之,以近本族。”泰来塔子城古城适在浩特陶海东南,两者距离与六百里之数基本符合。黑鼠族在《辽史》中仅此一见。“黑鼠”即指“黑车子室韦”亦即“和解室韦”,系契丹人对黑车子室韦的蔑称。故而浩特陶海城址应是辽代通化州故址无疑。一九八一年版之《东北历代疆域史》亦认为“通化州似在海拉尔河浩特陶海古城”。
浩特陶海城址
1996年6月,浩特陶海城址上建立保护标志,划分保护范围,建立文物档案。
2006年9月4日,浩特陶海城址被内蒙古自治区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碑
地理位置
浩特陶海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库仁镇浩特陶海牧场西侧。
浩特陶海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库仁镇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浩特陶海城址,路程约14.8千米,用时约18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