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

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阿拉套山南麓浅山地带,范围近7万平方千米,是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古遗址。

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环绕丘陵东、南、西、北4个方向,均有石构建筑的分布,共11组。阿敦乔鲁墓地位于整个遗址区的南部,可以辨识出约百座墓葬,包括六十余座石栅墓,三十余座石堆墓等。石栅墓有出露于地表约半米高的方形石围,形似栅栏,中间为墓室;石堆墓则是在地表堆石封土,多为圆形,外无石围。考古队员发现了迁葬、肢解葬、火葬等现象。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出土的随葬品包括金铜耳环、铜刀、陶罐以及马、牛、羊的骨头以及大麦、粟等植物的种子等。岩画的题材多样,不仅生动刻画了包括狼、马、鹿和北山羊的形象,还记录了古人手持弓箭,携带猎犬狩猎的场景。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的发掘首次在新疆确认了相互关联的青铜时代的遗址(居住址)和墓葬,首次对此类建筑遗迹进行发掘并初步确认其性质;出土了一批具有自身特点的遗物,对确定遗址文化性质有重要帮助。新的收获得以全面准确地认识博尔塔拉河流域的古代文化。

2013年3月5日,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阿拉套山南麓浅山地带

所处时代:春秋至战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699-2-18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2010年,工作人员开始对阿敦乔鲁岩画群展开文物保护调查工作,在这片区域发现了120多处岩画。

2011年,开始试掘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

2015年,工作人员再次对该区域的岩画进行保护调查,发现了352处岩画。

2015年,对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F1进行了考古发掘。

2015年间,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中唯独有石人伫立的两座墓葬被发掘整理。

岩画

2023年8月,天山山区岩画群调查工作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展开。工作人员将对这片区域方圆5平方千米内的岩画进行查看、记录、保护,同时对散布在新疆博州天山山区的上百处壁画遗址进行卫星定位标记。

遗址特点

编辑
综述

石栅墓中出土的陶器碎片石栅墓中出土的陶器碎片

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位于温泉县北侧的天山西脉阿拉套山中段的查干乌苏山口南麓山前台地草原,范围近7万平方千米。中心部的丘陵(小山)海拔2525米,环绕丘陵东、南、西、北4个方向,均有石构建筑的分布,共11组。石构建筑均由大石块组成的双石围为标志,石围基本为方形或不甚规整的方形,长度在8~22米,在丘陵四周也有其他形状的石围建筑遗迹。阿敦乔鲁墓地位于整个遗址区的南部,可以辨识出约百座墓葬,包括六十余座石栅墓,三十余座石堆墓等。石栅墓有出露于地表约半米高的方形石围,形似栅栏,中间为墓室;石堆墓则是在地表堆石封土,多为圆形,外无石围。石栅墓以SM9为最大,石围长宽各为约10米,高约半米。石围内正中地表之下为石棺墓室,长约2米,宽约1米。墓主有成年男性、女性以及婴儿等。考古队员发现了迁葬、肢解葬、火葬等现象。

F1

俯瞰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群核心建筑F1遗址

F1处于查干乌苏山口最近处的一座丘陵南侧,是整个阿敦乔鲁遗址群的核心。F1呈一片的方形“石城”,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由此向南,即是分布广泛的墓葬区,再是博尔塔拉河。石城由竖立的大石块砌成两圈石围,南北长22.5米,东西宽约18米;内、外石围之间的距离约1米。南部有向外突出的石砌门道,俯视呈一个“凸”字。房址内遗迹呈现中轴对称分布的特点,基本可以划分出四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显示出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区意义。F1在营建中体现出当时曾依地形做过整体的设计,该遗址推测是博尔塔拉河流域具有中心性质的祭祀或举行重要仪式活动的场所,显示出较高的文明程度,也显示了其在西天山乃至中亚地区早期青铜时代遗存中的重要位置。

石人伫立的两座墓葬

墓葬伫立的石人面朝东方

两座空空荡荡的墓穴,每座约4个平方米的墓穴中不见墓主,但却各有一块巴掌大小的羊的肩胛骨。两座墓葬均为方形石板围成的正方形石堆墓,之间相邻约5米,在阿敦乔鲁整个遗址区的东南角。石人是一根高约1米的锥形条石竖直地站立的墓葬的东缘,条石朝东的一面接近顶部的位置阳刻出了一个清晰的眼、鼻、嘴的图案,而瓜子脸型的轮廓则为阴刻出连续的线条。石人看守,石板围墓,中心堆积石块,这种墓葬的结构在整个阿敦乔鲁墓葬遗址中都是较独特的,墓葬中没有发现任何古代人物的遗物。推测可能的情况石人就是指代墓主而立。墓主可能死亡的时候不在现场,后人为了纪念他,仍为他营建了墓葬,并立石人为念。

年代 

根据碳-14年代测定显示,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的年代为前19世纪到前17世纪之间,约4000年历史。从人骨的测定来看,这个族群属于欧罗巴人种,白人种。从遗址的位置来看,它靠近乌拉尔山以东,青铜时代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与新疆天山西部的其他遗迹有很大联系,据此可以推测生活在阿敦乔鲁遗址和其他遗迹的先人属于长期相互交流的族群。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出土的随葬品包括金铜耳环、铜刀、陶罐以及马、牛、羊的骨头以及大麦、粟等植物的种子等。

岩画

岩画的题材多样,不仅生动刻画了包括狼、马、鹿和北山羊的形象,还记录了古人手持弓箭,携带猎犬狩猎的场景。

岩画

大角羊岩画:以简单手法敲凿磨刻,造型夸张而生动,有大羊也有小羊羔,有单只,亦有三五成群;有的大角羊体形肥硕,羊角弯曲,翘着小尾巴,昂首警惕地注视前方;有的大角羊微微低头向前;还有的羊角高高翘起,头上扬;有的画着几只狼面向羊群,与羊群对峙;还有一幅则是刻画了骑在马上的牧羊人,一手举着马鞭,一手勒马缰绳,马首高昂,竖耳甩尾。骑马人下方有几只羊,而牧羊人则注视前方,张开双臂。

文物价值

编辑
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的发掘首次在新疆确认了相互关联的青铜时代的遗址(居住址)和墓葬,首次对此类建筑遗迹进行发掘并初步确认其性质;出土了一批具有自身特点的遗物,对确定遗址文化性质有重要帮助。新的收获得以全面准确地认识博尔塔拉河流域的古代文化。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编辑
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发掘项目2012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阿拉套山南麓浅山地带。

公共厕所(XJ-BE-0314)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路程约44.9千米,用时约1小时4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