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 编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伊宁市解放路49号,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拜吐拉清真寺是伊宁穆斯林们进行宗教活动的最大场所,是清政府直接拨款在伊犁修建的第一座伊斯兰教寺院。 寺院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 由宣礼塔、山门、礼拜殿、讲经堂组成。 宣礼塔(门楼),占地面积约161平方米, 是按中原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修建,其基座内为夯土,外包青砖,中间为南北向的拱券通道。上端有三层木构塔楼,顶部为六角攒尖顶,通过内部楼梯连接各层。整个建筑飞檐斗拱。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建筑风格采取中国古建筑与中亚民族式相结合的建筑造型,结构严整,造型考究,对于研究伊犁乃至新疆的历史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2013年3月5日,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伊宁市解放路49号

所处时代:清朝

占地面积:约 161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490-3-78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总管伊犁等处将军,总统天山南北两路。在固勒札地方筑城峻工,定名安远城。不久,又改称宁远城。宁远城城高1丈6尺,周长4里7分,有4座城门,为管理回屯的官员的驻地。并从南疆10城迁移大批维吾尔族农民来伊犁屯田。清政府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保障各族人民信仰宗教的权利,特拨银1万两,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建成拜吐拉清真寺。

清同治四年(1865年),拜吐拉清真寺扩建后,可容纳1500人做礼拜。

1983年,拜吐拉清真寺进行修葺和装饰。

1995年,拜吐拉清真寺主体建筑翻新重建。

2017年,新疆文物古迹保护中心实施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修缮工程。

建筑格局

编辑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

拜吐拉大寺又名“麦的里斯”,意为高级经文学校,是伊宁穆斯林们进行宗教活动的最大场所,是清政府直接拨款在伊犁修建的第一座伊斯兰教寺院。过去它同回族大寺、塔塔尔寺号称伊犁三大寺院。 寺院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 由宣礼塔、山门、礼拜殿、讲经堂组成。 宣礼塔(门楼),占地面积约161平方米, 是按中原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修建,其基座内为夯土,外包青砖,中间为南北向的拱券通道。上端有三层木构塔楼,顶部为六角攒尖顶,通过内部楼梯连接各层。整个建筑飞檐斗拱。

文物遗存

编辑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每一角飞檐上皆有瑞兽;飞檐下是层层叠叠的木质雕花 。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由来

当时来自土耳其的大毛拉根据该寺雄伟壮观的建筑和它在北疆所处的地位,特冠以“拜吐拉”之名,“拜吐拉”意为天房,是穆斯林朝拜的神圣之地。

文物价值

编辑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建筑风格采取中国古建筑与中亚民族式相结合的建筑造型,结构严整,造型考究,对于研究伊犁乃至新疆的历史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伊宁市解放路49号。

拜图拉清真寺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伊宁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路程约3.9千米,用时约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