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河子军垦旧址 编辑
石河子军垦旧址,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始建于1952年。
石河子军垦旧址,包含第二十二兵团机关办公楼旧址(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新城兵团小礼堂(人民电影院)、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三处建筑。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以新中国屯垦戍边革命历史为主要研究及陈列内容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机关办公楼,曾是石河子的第一幢高楼,又被称为“军垦第一楼”。新城兵团小礼堂建筑结构复杂,建筑质量较高。建设礼堂用的土块和砖瓦等材料,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所有的材料都是战士们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制作的。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是石河子新城建设和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指挥中心之一。石河子军垦旧址是石河子乃至兵团最具纪念意义的建筑之一。凝结了几代军垦人的智慧与血汗,它特色鲜明,记录了石河子的艰难与辉煌。石河子军垦旧址现在已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是弘扬兵团精神的主要阵地。
2013年5月,石河子军垦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石河子军垦旧址
地理位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
所处时代:1952年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749-5-23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由一位上海工程师设计,1952年5月,动工;同年9月落成。2004年,改扩建成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当年10月1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开馆并举行了揭牌仪式。2010年,博物馆二次改造陈列。同年5月1日,重新开馆。
新城兵团小礼堂(人民电影院)始建于1952年,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基建处设计并组织施工,于1953年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新疆和平解放三周年时落成并投入使用。2015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古迹保护中心对小礼堂按照功能和原貌进行了整体维修和复原。2016年年初,完成全部保护工程。
石河子军垦旧址,包含第二十二兵团机关办公楼旧址(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新城兵团小礼堂(人民电影院)、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三处建筑。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以新中国屯垦戍边革命历史为主要研究及陈列内容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机关办公楼,曾是石河子的第一幢高楼,又被称为“军垦第一楼”。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属于典型的仿苏式建筑,整体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10米,南北宽约46米,占地面积约4829.9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703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约1300平方米。整个外墙体刷砖红色涂料,修建时所使用的红砖、红瓦是咱们的军垦战士自己一块块打土坯、烧制成的,红砖中间有“ZZ”字样,代表着二十二兵团。博物馆展览由序厅和基本陈列组成。序厅由一幅由1952年毛泽东主席向驻疆部队发布的命令、雪山、胡杨树组成的巨幅木刻浮雕引入,包含前言、兵团14个师简介、兵团农牧团场分布图、二、六军进军新疆示意图及两个沙盘。基本陈列分为:军垦序曲、凯歌进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个队的作用、继往开来再铸辉煌、亲切关怀、王震将军办公居住场景复原、《屯垦戍边》半景画、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兵团辉煌成就的虚拟演播厅十大部分,采用实物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了场景复原、等比微缩场景、人物雕塑、硅胶人物像、油画、国画等艺术手段,共展出实物900余件,图片1000余幅,再现了兵团创建、发展的全过程。
新城兵团小礼堂
新城兵团小礼堂(人民电影院)
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
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
百衲衣
大号坎土曼
大号坎土曼
“嘎斯69”吉普车
“嘎斯69”吉普车
地理位置
石河子军垦旧址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
军垦博物馆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石河子军垦旧址,路程约4.2千米,用时约8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