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蚌寺 编辑
哲蚌寺系黄教六大寺庙之一,原名是吉祥永恒十方尊胜州,藏语意为“堆米寺”或“积米寺”,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州”。它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创建。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西郊更丕乌孜山下。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中文名:哲蚌寺
外文名:Drepung Monastery
建立时间:1416年
所在地点:拉萨市
特点: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建议游玩时长:2-3小时
门票价格:50元
开放时间:8:30-17:30,具体营业时间以景区当日公示为准。
著名景点:"洛色林扎仓,德阳扎仓,措钦大殿"
适宜游玩季节:3-10月
哲蚌寺
哲蚌寺晒佛台
寺内主要经殿有六个:1、甘丹颇章2、错钦大殿3、密宗院4、洛赛林院5、郭芒院6、德阳院。主要佛像有:见解弥勒佛、金刚怖、不动佛,还有金写甘珠尔、大战佛莽历史悠久、举世无双的真品和不计其数的各种镀金佛像、唐卡、佛经等珍贵文物。另外寺庙四大僧院中有三个显宗院和一个密宗院,三个显宗院都依据宗喀巴三师徒所著经典的基础上各持己见,洛林院习用班禅索扎之经典,郭芒主修贡钦降央协巴之经典,德阳则根据五世达赖喇嘛的经典进行修持。
措钦大殿
措钦大殿(“措钦”意为大法堂)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筑。措钦大殿位于位于哲蚌寺中心,占地面积近4500平方米。殿前有石铺广场,面积200平方米,登上17级宽广的石阶便是8根列柱的明廊。大殿的经堂规模宏大,有房221间,有柱183根,面积约1800平方米。其中心升起一层构成面积一百多平方米的高敞天窗。经堂雕梁画栋,依柱是悬幢,帏幔交织,五光十色,加上后面醒醒目的鎏金铜像,盏盏长明油灯,显得十分富丽堂皇。堂内供奉的佛像造型精美生动,特别是正中的广殊菩萨及大白伞盖佛母,高大而精致,佛像的背光、周围的边饰和雕兽造型生动,是罕见的精美艺术佳作。
哲蚌寺
堆松拉康的左侧是“弥旺拉康”。其内塑一尊高大的12岁身量的强巴佛坐像,身在下层而头部达于二楼。该佛像由颇罗弥旺出资塑造,故其称为“弥旺强巴”,佛像比例匀称,刻画细腻,形象亲切感人。堆松拉康的右侧是“伦崩拉康”。其内前边有两座较小的白塔为“伦布佛塔”;后部并列三座银塔:中心为第三世达整风(索南嘉措)灵塔,高6.16米;北侧为第四世达赖(云丹嘉措)灵塔,高5.57米,加上1米高的木制束腰须弥座,通高达6.57米;南边为摄政王灵塔,通高4.6米。灵塔制作精致豪华,皆以银皮包裹,又嵌以珠宝奇珍,仅第三、四世达赖灵塔就耗去白银14800两。
哲蚌寺建筑
大殿三楼有一小殿叫“强巴通真拉康”。内供巨型的强巴通真铜像,据说这是强巴佛长到8岁时的身量像,系乃东王应宗喀巴吩咐而造的。塑像颇带几天稚气。为佛造像中的佼佼者。佛像前供有一个法螺,据说是宗喀巴授命绛青曲结建哲蚌寺时赠送给他的法物。佛殿顶部的金顶特殊,为方形尖顶式。佛殿门上悬挂“穆隆元善”汉文匾额一方。匾上刻有椭圆形篆字图章一枚,文为“大清道光丙午年孟秋之印”,后面亦刻图章两枚:一为“勿穆氏”3字;一为“琦善之印”4字。这块匾额是时任驻藏大臣的琦善在他任满调离西藏的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7月刻制奉献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政府对藏传佛教的扶植利用政策。
大殿四楼为释迦佛殿,主供释迦牟尼说法像,据说是这500两白银制成的。两旁置银塔13座。侧殿为罗汉堂内供佛教中的历代祖师和罗汉等神像,并供有哲蚌寺主要大活佛的报身像。佛殿顶部建有一金顶,为歇山式;金顶下有华丽的斗栱,系借鉴内地建筑营造法式。
四大扎仓
扎仓既是格鲁派寺院的学经单位,也是措钦大殿以下的一级管理机构,其建筑也仅次于措钦大殿。扎仓的建筑基本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该扎仓僧人聚集的大经堂,一是各佛殿。扎仓下面是康村,如果说旧西藏的寺院是一所综合大学,那么扎仓相当于系,康村相当于班级,米村就相当于小组。哲蚌寺的洛塞林扎仓有26个康村,每个康村都有自己独立的经堂和僧舍,每个康村又有若干米村。
哲蚌寺建成初期有七个扎仓,分别由绛央曲结的七大弟子主持,后来各地来寺的僧人不断增多,根据僧人学经内容和籍贯合并成眼下的罗赛林、郭芒、德阳和阿巴四大扎仓。后一个为密宗扎仓。
罗赛林扎仓
哲蚌寺景观(一)
罗赛林扎仓是哲蚌寺最大的扎仓。它的建筑面积约1860平方米,主要包括经堂和佛殿两部分。经堂有102根柱子,面积1053平方米,两边经架壁立,总长约60多米,放满各种经典。经堂陈设装饰不亚于措钦大殿。经堂后背是强巴佛殿,并列三室,前部相通,佛殿内供满各种佛像。扎仓的僧人人数是全寺最多的,他们主要来自康区和云南等地,扎仓下辖23个康村。
郭芒扎仓
郭芒扎仓仅次于罗赛林扎仓,也分为经堂和佛殿两部分。经堂面积985平方米,其建筑格局、柱子排列均与罗赛林扎仓相同,共有102根柱子。佛展部分由三个拉康组成,即且巴拉康、敏主拉康、卓玛拉康。郭芒扎仓下属有16个康村,有的较大的康村下面再分设米村,米村是以更小地域范围划分的僧团组织。
德阳扎仓
德阳扎仓在四大扎仓中建筑面积最小,约952平方米,其经堂共有62根柱子,面积375平方米。经堂后部为佛殿。
阿巴扎仓
阿巴扎仓是哲蚌寺的密宗学院。哲蚌寺规定,僧人在其他扎仓修习密法。阿巴扎仓位于措钦大殿的右后侧,最前部为一封闭式的庭院,庭院四周是僧房,后部为经堂,经堂共有48根柱子,面积467平方米,经堂四壁绘有密宗题材的壁画。
甘丹颇章
甘丹颇章为极乐宫,建于公元1530年,由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任哲蚌寺第十任赤巴(住持)时主持修建。以后三世、四世、五世达赖喇嘛都在这里居住过并历任该寺赤巴。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建立了强有力的地方政权,因政务在该颇章(颇章意为宫殿)处理,故名甘丹颇章政权,甘丹颇章遂一度成为西藏地区政治权力中心,后来五世达赖迁往布达拉宫处理政务。
哲蚌寺僧人
甘丹颇章的建筑也是逐层升高的,从平面上可分为三部分,步入前门是一范围不小的院落,入院上27级石阶,登临该殿大院内,大院内左右和前部都是上下两层的明廊建筑和一些住房,后部是颇章的主体大楼,高三层。第二层是原达赖喇嘛处理政教事务的场所。三层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地方。
辩经场
寺院的四周没有草木,都是砂石荒山,寺内却有几处树木繁盛的院场。这便是哲蚌寺的辩经场。每个札仓(即僧院)都有两个这样的辩经场。辩经场一般设于札仓附近,主位有一级一级的辩经台,辩经的时候喇嘛依次就坐,原则上全寺喇嘛都可辩经,但实际上能够凭着足够佛学知识而登上辩经台的,只有少数能够逐级在札仓和全院性的大辩论中获胜,最终取得最高荣誉“格西”学位的喇嘛。
哲蚌寺也有不定期的辩经,下午14:30开始,虽然不如色拉寺那么有名(周三),又是运气好时也能在哲蚌寺里的辩经场或者后山的辩经场看到。
哲蚌寺景观(三)
该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绛央曲杰扎西班丹在大贵族朗嘎桑的资助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动工兴建的,名为“白登哲蚌寺”,后简称“哲蚌寺”。在藏语里“白登”意为祥瑞庄严,“哲蚌”意为堆积大米。哲蚌 寺建成后,很快发展为格鲁派寺院中实力最雄厚的寺院。
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成功地创办了传昭大法会,同年他亲自倡建格鲁派祖寺甘丹寺,至此标志着他苦心创立的新教派格鲁派已经形成,得到全藏僧俗群众的信奉。格鲁派势力日益强大,信徒与日俱增,哲蚌寺的兴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起来的。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宗喀巴弟子绛央却杰兴建哲蚌寺。其门下7弟子分别主持寺中7个札仓(经院)。此寺为历代达赖喇嘛的母寺。寺中的甘丹颇章(宫)为达赖二世根敦嘉错主持修建,第二、三、四、五世达赖均在此坐床,以后五世达赖在此掌领西藏地方政教大权。
哲蚌寺大殿
寺内的主要建筑大都是明清两代陆续修建的。寺院的主要建筑大经堂雄伟壮观,有183根立柱,柱上的雕刻十分精美,还有精美的织绣经幢、挂幢、唐卡(卷轴画)以及佛像、壁画等加以修饰,同时可以容纳八千人诵经。寺内还保存有大量藏族的古代文献和经籍 。
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寺内噶丹颇章建立地方政权,是宗教正式参与政治的开始。达赖喇嘛迁往布达拉宫后,这里仍然是拉萨三大寺中规模最大、最有势力的一个。
哲蚌在民主改革前占有溪卡185年、土地5万1千亩、牧场3百个、牛4万头、农奴2千人,每年收取地租粮280万公斤、酥油13.3万公斤。在国内外的属寺共有3305座,共中区内640座、区外省市1647座、国外1018座。
1951年后,政府非常重视哲蚌寺的维修和文物抢救工作。1959年民主改革后,彻底废除了寺庙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还寺庙为广大僧俗信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1962年哲蚌寺列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1980年至1989年间政府先后拨款162万多元人民币,对该寺不断进行多方面的维修,成为国内外佛教徒和游客朝拜观光的佛教圣地。
哲蚌寺佛事
景点
从哲蚌寺沿西侧的台阶拾级而上,进一个大门后的左侧是一条小路,旁边有流水,经常会有一些藏族妇女在溪边洗铃铛。走上一个山间的小平台,可以俯瞰山谷的景色。继续往上走,左边远处有绘在山石上的佛像,后面的铁架子就是雪顿节时的晒佛台。每年雪顿节哲蚌寺都会举行晒佛仪式,在山坡上展示一幅巨型佛像唐卡,引来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祷福,场面壮观。著名的甘丹颇章就在右边一处有很高台阶的地方。甘丹颇章大门前面有一个小佛殿,里面供奉着五世达赖喇嘛的衣服。甘丹颇章有3层,每个窗口都种了许多花。这里曾是二至五世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后来五世达赖喇嘛掌管地方政权,在布达拉宫完成白宫部分重建后,便正式迁到了布达拉宫。由于达赖是在甘丹颇章建立政权的,所以史称”甘丹颇章王朝”。
主要佛事
哲蚌寺的法事颇多,每逢大型佛教纪念日和藏历每月的望晦日(即十五日、三十日)等吉日,都要举行相应的法事。还有一些僧俗同庆的活动,其中场面最大的要算“哲蚌雪顿”了。“雪顿”藏语意为“酸奶宴”,原先是一种纯宗教活动。按照佛教的法规戒律,夏天有几十天禁止倍人出门的“夏居居”,直到解制为止。在开禁之日,世俗百姓以酸奶施舍。后来“雪顿”的内容更加丰富,宗教活动和文娱活动相结合,规模不断扩大。藏历六月三十日“雪顿节”当天,先是以哲蚌寺为中心,清晨展览巨幅佛像唐卡画,接着举行藏戏会演,实为僧俗同乐的乐节日。
哲蚌寺景观(二)
雪顿节是哲蚌寺的最大的宗教节日,现已成为拉萨地区的最大节日之一。当佛教在印度盛行时期,戒律规定夏季三月僧人不准外出以免踩杀昆虫。在僧人夏季安居期间,地方上向僧人贡献数次牛奶和酸奶宴会。在西藏最早继承这一传统的是哲蚌和色拉寺。最初也和印度一样,在僧人夏季安居时期,地方头人和百姓向僧人贡献奶酪。在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扎西雪巴藏剧团、协绒野牛舞团等来到哲蚌寺甘丹颇章广场为达赖喇嘛敬献各类节目,也为哲蚌寺展佛和轮换知事僧等活动拉开序目。十一世达赖喇嘛十一岁时,即公元1849年,在罗布林卡的格桑颇章宫后面兴建邬遥寝宫,从此,达赖喇嘛夏季住罗布林卡。在雪顿节期间,西藏各地的著名剧团都来到罗布林卡进行表演,向达赖喇嘛敬献各类节目,藏戏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雪顿节期间邀请西藏各地著名的藏剧团、歌舞团在罗布林卡演出,从此,雪顿节正式成为西藏著名的文艺节。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