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编辑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南部、拉萨河北岸,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修建于1984年。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高二十米,由平台、碑座、碑身三部分组成。碑座下部设计为莲花座,上部设计为藏式挑檐。碑身顶部有醒目的公路路徽,突出公路交通的寓意。纪念碑呈三角造型,有三个碑面,每面从下往上,逐步变窄,仰视而去,仿佛一条路,直插云霄。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正面为胡耀邦题写的碑名——“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另外两个侧面下方,分别镌刻着藏、汉语碑文,介绍了川藏、青藏公路修建的相关事宜。
2019年10月16日,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南部、拉萨河北岸
所处时代:1984年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728-5-21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高度:20米
198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三十周年纪念日,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西藏拉萨市修建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正面为胡耀邦题写的碑名——“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的两个侧面下方,分别镌刻着藏、汉语碑文。碑文如下:
建国之初,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增进民族团结,建设西南边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筑川藏、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东自成都,始建于一九五零年四月;青藏公路北起西宁,动工于一九五零年六月。两路全长四千三百六十余公里,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同时通车拉萨。
世界屋脊,地域辽阔,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川藏、青藏两路,跨怒江攀横断,渡通天越昆仑,江河湍急,峰岳险峻。十一万藏汉军民筑路员工,含辛茹苦,餐风卧雪,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挖填土石三千多万立方,造桥四百余座。五易寒暑,艰苦卓绝。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三十年来,国家投以巨资,两路几经改建。青藏公路建成沥青路面。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州(洲)赞叹。
巍巍高原,两路贯通。北京拉萨,紧密相连。兄弟情谊,亲密无间。全藏公路四通八达,经济文化繁盛,城乡面貌改观。藏汉同胞,歌舞翩跹,颂之为“彩虹”,誉之为“金桥”。新西藏前程似锦,各族人民携手向前。
值此两路通车三十周年,感激中央,缅怀英烈,立石拉萨,永志纪念。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立
川藏公路与青藏公路的建成过程,为筑路而牺牲的战士有3000多人。
在西藏军区军史馆里收藏着这样一把铁锹,前端的铲头锈迹斑斑,后端的木把已断裂腐朽。这是修筑川藏公路时,战士们使用的工具。此外,筑路军民手里的工具还有铁锤、钢钎和十字镐。
修筑青藏公路时,慕生忠曾在铁锹把上刻下“慕生忠之墓”。他说“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头冲着拉萨的方向”。
在雀儿山工地,年仅25岁的张福林被一块巨石砸中,倒在血泊中。连队指导员安排医生抢救,他却说: “我伤得很重,恐怕不行了,别给我打针了,为国家省一针吧!”。
西藏八宿的怒江大桥旁,有一座的老桥墩静静嘉立,往来车辆经过时,总会鸣笛致敬。修桥时,工兵团5位战士过于疲惫,不慎掉入了正在浇注的桥墩中,成了永恒的纪念碑。
桥墩对岸的岩壁上,一幅《排长跳江图》石刻画清晰可见。当年十八军162团一个排在怒江沟炸山开路,因谷狭难以躲避炸出的飞石,待完成炸山任务时只剩下排长一人,其余全部牺牲。排长悲伤不已,纵身跳入奔腾的怒江,追随战友而去。
地理位置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南部、拉萨河北岸。
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
交通指引
拉萨市人民政府距离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约5.5千米,驾车约12分钟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