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木中心县委红楼 编辑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木中心县委红楼扎木中心县委红楼

扎木中心县委红楼,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人民政府机关大院内,是原中共扎木中心县委和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波密第二办事处办公楼。

扎木中心县委红楼位是一座典雅的红色二层仿苏联式木楼。红楼建筑面积1029.12平方米。红楼原本有三座建筑,后因波密县机关建设之需,拆除了东西两侧的红楼,现保存下来的是三座中最大的一座。红楼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凹”字形,为两层石木结构,仿苏氏建筑。扎木中心县委红楼共有房屋25间,墙体下部由石块堆砌而成,墙体上部为木质墙体;建筑物内侧主体墙体为石块堆砌,其余隔间墙体为木质墙板,房顶为平面木质。扎木中心县委红楼是民主改革的前沿阵地,是西藏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见证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历史进程,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2013年5月,扎木中心县委红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扎木中心县委红楼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人民政府机关大院内

所处时代:1953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911-5-30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1953年,康藏公路管理局四工区进驻扎木,为了解决办公及住宿的需要,建造三幢仿苏俄建筑风格的木质结构楼房,现存的红楼是其中最大的一幢。

1956年,中共扎木中心县委及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波密第二办事处迁入红楼办公及住宿。

1959年1月4日,扎木保卫战打响,红楼成为该战斗的指挥中枢,中共扎木中心县委和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第二办事处的领导在红楼指挥了这场战斗,并取得胜利。扎木保卫战的胜利,拉开了西藏平定“反革命叛乱”的序幕。此次战斗使红楼遭受重创。战斗结束后,扎木军民将红楼修葺一新。

2010年4月25日,扎木中心县委红楼进行维修、周边环境整治工程。

扎木中心县委红楼航拍图扎木中心县委红楼航拍图

2018年开始,围绕着“红楼”承载的历史,波密县委、县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挖掘、整理、展陈工作,并将“红楼精神”提炼为“忠党报国,造福人民;自力更生,不畏艰难;反对分裂,捍卫统一”。2018年11月,“红楼”四个基地——“波密县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林芝市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国防教育基地、波密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揭牌。

建筑格局

编辑

扎木中心县委红楼

扎木中心县委红楼位于林芝地区波密县机关大院中,是一座典雅的红色二层仿苏联式木楼。红楼长38.4米,宽13.4米,建筑面积1029.12平方米。红楼原本有三座建筑,后因波密县机关建设之需,拆除了东西两侧的红楼,现保存下来的是三座中最大的一座。红楼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凹”字形,为两层石木结构,仿苏氏建筑。扎木中心县委红楼共有房屋25间,一楼共12间房,西北和东南横向排列有6间房,中央有通往二楼的木梯;二楼共13间,东北侧有6间房,西南侧有7间房。墙体下部由石块堆砌而成,高1.4米,墙体上部为木质墙体,墙体呈红色;建筑物内侧主体墙体为石块堆砌,其余隔间墙体为木质墙板,房顶为平面木质。

文物遗存

编辑

文物遗存

扎木中心县委红楼文物遗存有图书及老同志手稿30册,实物130余件,老照片1800余张,光盘3张等。

价值意义

编辑
扎木中心县委红楼是民主改革的前沿阵地,是西藏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见证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历史进程,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5月,扎木中心县委红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扎木中心县委红楼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人民政府机关大院内。

扎木中心县委红楼

交通信息

步行: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人民政府步行前往扎木中心县委红楼,路程约170米,用时约3分钟。

下一篇 昌珠寺

上一篇 烈山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