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铁氰化钾 编辑

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钾(Potassium hexacyanoferrate),别名黄血盐钾、六氰铁(II)酸钾,是一种室温下为柠檬黄色单斜晶体的配位化合物,化学式为K4。

亚铁氰化钾无臭,略有咸味,相对密度1.85。常温下稳定,加热至70℃开始失去结晶水,100℃时完全失去结晶水而变为具有吸湿性的白色粉末。高温下发生分解,放出氮气,生成氰化钾和碳化铁;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乙酸甲酯和液氨。其水溶液遇光分解为氢氧化铁,与过量Fe3+反应,生成普鲁士蓝颜料。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亚铁氰化钾

化学式:K₄

CAS登录号:14459-95-1(三水) 13943-58-3(无水)

密度:1.85(相对密度)

应用:防止食盐结块

EINECS登录:237-323-3

英文名:Potassium hexacyanoferrate(II)

分子量:368.343

水溶性:28.9g/100 mL(20℃)

外观:黄色晶体

分解温度:69℃~71℃(开始失去结晶水)

别名:黄血盐钾、六氰铁(II)酸钾

理化性质

编辑

亚铁氰化钾,别名黄血盐钾、六氰络铁(Ⅱ)酸钾,因以前是从血、皮、角等含氮物质制得,故称黄血盐。为浅黄色固体,相对分子质量368.34(无水物)、422.38(三水合物)。相对密度1.935(无水物)、1.85(三水合物)。不溶于乙醇,微溶于丙酮,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溶解度(g)
014.5
1021.0
2028.0
2531.5
3035.3
5048.3
8067.0

化学性质

化学式K4〔Fe(CN)6〕·3H2O(三水合物),常温下稳定。强热分解放出氮气并生成氰化钾和碳化三铁,溶液长期放置则逐渐分解,在日光下分解更快。70℃开始失去结晶水,100℃时成为白色无水物。高温分解,放出氮气,生成氰化钾和碳化铁。与稀硫酸加热生成氢氰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钾,与浓硫酸加热生成硫酸亚铁、硫酸铵、硫酸钾,并放出一氧化碳。

具有抗结性能,可用于防止细粉、结晶性食品板结。例如,食盐长久堆放易发生板结,加入亚铁氰化钾后食盐的正六面体结晶转变为星状结晶,从而不易发生结块。

与亚铁盐溶液作用生成普鲁士蓝,遇银盐、铜盐或锌盐溶液分别生成相应的银、铜或锌的亚铁氰化物沉淀。

制备方法

编辑

氰熔体法

在利用这种方法生产黄血盐钾的时候,所使用到的主要生产原料有四种:第一种原材料是氰熔体,第二种原材料是硫酸亚铁,第三种原材料是氯化钾,还有一种生产原材料是纯碱。在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生产的时候,首先需要向氰熔体中加入适量的水,这样能够将氰熔体萃取出来,在完成这一操作之后,还需要将适量的硫酸亚铁加入其中,这样能够确保有相应的络合物生产,最后还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采用压滤的方法进行去除。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如下反应:

氰熔体法氰熔体法


为了确保黄血盐钾的生产质量,需要对上述化学反应之后的游离氰根含量进行严格地检测,需要确保其含量在0.35g/L以下,如果其含量不符合相应的规定,需要向其中补加适当量的硫酸亚铁。

在上述反应完成之后,需要经过相应的压滤处理来得到亚铁氰化钾钙复盐这一沉淀物质,对于该物质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脱钙处理,所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加入适量的纯碱,并将反应温度控制在70一80℃,从而确保脱钙反应更好的进行。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在该反应完成之后,需要将相应的沉淀物去除干净,然后对滤液进行重现加热,并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钾,从而确保滤液中的亚铁氰化钠能够全部转换成亚铁氰化钾。

氰化钠法

在利用该方法生产黄血盐钾的时候,需要对反应溶液的pH值和反应温度进行有效地控制,并且要适当降低氰化钠溶液的浓度。在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生产的时候,需要做好以下两种物质的控制工作:

(1)在整个反应的过程中,之所以要加入大量的氯化钙,主要是由于氯化钙的加入,可以除掉反应中的硫酸根离子,这样当相应的反应完成之后,会有过量的钙离子存在于溶液中。在钙离子的存在下,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黄血盐钠的结晶率。因此,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氰化钠溶液的浓度进行适当的降低。

(2)硫酸亚铁加入量及反应温度对游离氰根的影响很明显,这是因为主要会发生以下反应:

从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氰化钠量。不过在在利用氰化钠法生产黄血盐钾的时候,在氰化钠法的原料使用上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考虑,为了有效的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投入成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适量的碳酸钾来代替纯碱和氯化钾。

氰化氮、氮氧化钾法

在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生产的时候,首先需要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再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钾溶液,通入氰化氢气体,控制反应温度,将会发生如下反应:

待反应完成后,关闭氰化氢气体进料阀,将反应液采用氮气压料放入中间罐,通过板框过滤机去除未反应的铁粉,滤液进结晶罐冷却结晶,离心得黄血盐钾固体,结晶母液套用。过滤的铁粉经洗涤后过滤后返回反应釜,洗液回反应釜套用。

废气净化剂和氰泥制取方法

废的煤气清净剂和氰泥是制造亚铁氰化物的大宗原料来。首先用水从这些物料中浸取可溶性的化合物NH4CN、(NH4)2SO4。然后将这些物料与石灰乳混合并加热煮沸。此时不溶性铁的络合物即转变为可溶性的Ca2Fe(CN)6,相应的反应过程如下:

有关生成物Ca2Fe(CN)6的后步反应其机理与氰熔体法相同。可以加入氯化钾、纯碱等经复盐、脱钙、转化等过程制得黄血盐钾。

应用领域

编辑

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

主要用作钢铁工业的渗碳剂,以提高钢铁制件的表面硬度。印染工业用作氧化助剂,使精元棉布染色逐步进行,保持染色质量。可作为颜料,用于纤维染色。

亚铁氰化钾溶液跟铁的盐溶液反应生成普鲁士蓝沉淀,跟亚铁盐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可用于钯、银、锇、铀的滴定分析。

医疗领域

医药工业用作凝聚剂,能达到理想的除杂工艺,提高药品质量。

食品领域

可溶性糖提取

亚铁氰化钾可配合乙酸锌作为澄清剂:它是利用乙酸锌与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的氰亚铁酸锌沉淀来挟走或吸附干扰物质。这种澄清剂除蛋白质能力强,但脱色能力差,适用于色泽较浅,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样液的澄清,如乳制品、豆制品等,可以用于可溶性糖类的提取和澄清。

食盐抗结剂

亚铁氰化钾作为一种抗结剂,添加到食盐中,可以防止食盐因水份含量高而结块。

按照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0-2014)规定,允许作为食盐的抗结剂。最大使用量为0.01g/kg(以亚铁氰根计)。从1996年开始至今,亚铁氰化钾一直是国家认可的食用盐抗结剂,其最大使用限量为10mg/kg,因此,食用盐生产企业普遍将亚铁氰化钾作为食用盐抗结剂使用,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量一般控制在5-7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

另外,按照国家标准GB/T 5461-2016《食用盐》的规定,食用盐品种主要有精制盐、粉碎洗涤盐、日晒盐。由于日晒盐颗粒度大,不易结块,因此一般无需添加抗结剂;而精制盐、部分粉碎洗涤精制盐由于颗粒度较细,且粒度也不够均匀,容易结块,因此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结剂。由于亚铁氰化钾可溶于水,通过喷雾方式加入,使用量低、均匀、抗结效果好,因此食用盐生产企业首选亚铁氰化钾作为食用盐抗结剂。

毒理危害

编辑

毒性由于分子中氰离子与铁结合牢固,因此亚铁氰化钾毒性极低。大鼠经口LD50为1.6~3.2g/kg。FAO/WHO(1974)规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25mg/(kg·d)。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

健康危害

该品属低毒类。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吸入引起咳嗽、气短。大量口服引起胃肠不适。有资料报道,中毒时肾脏受损害,尿糖大量增加。接触该品多年的工人中,未见发生皮炎。

防治手段

危险特性:与硝酸铜、亚硝酸钠加热时发生爆炸,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氰化钾。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器种类: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燃爆危险

该品不燃。

储存运输

编辑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硝酸盐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硝酸盐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下一篇 氟化钾

上一篇 铁氰化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