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编辑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原名北帝岩,又称列宁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巴学村,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约64米,洞高约43米,纵深约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岩洞深处清泉流涌,有一条三百多米的隧道直通山后。置身洞口,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岩洞门口贴有“要革命的站拢来,不革命的走开去”旗帜鲜明的革命对联。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课堂设在岩洞口的洞内大厅,课桌由竹片拼制而成,竹桌上摆放的盏盏桐油灯,课堂前方是讲坛,讲坛由泥石垒成,讲坛后面是农讲所食堂。还设有学员阅览室、俱乐部、宣传栏。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是广西右江革命的摇篮,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遗址,是广西机关干部、党团及少先队组织重要的政治课堂,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2006年5月,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巴学村
所处时代:1925年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1026-5-15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民国十一年(1922年)3月,韦拔群在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
民国十四年(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列宁岩”。
1962年6月26日,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为“广西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197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拨款修缮列宁岩,依照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原貌进行修复,并办陈列橱窗。
1978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题写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放大后刻在岩洞口。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原名北帝岩,又称列宁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东兰县城、武篆镇约38千米和4千米。旧址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约64米,洞高约43米,纵深约137米,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岩洞深处清泉流涌,有一条三百多米的隧道直通山后。洞外树木参天,浓荫避日,一条碧绿小河向东流去。置身洞口,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岩洞门口贴有“要革命的站拢来,不革命的走开去”旗帜鲜明的革命对联。
课堂
宿舍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2017年1月,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地理位置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巴学村。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路程约31千米,用时约36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