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穉登 编辑
王穉登(1535 年-1612年), 字百谷、伯谷、伯固、 号松坛道士。 江苏江阴人,后移居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吴郡人)。 明代后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王穉登年少时有才名,四岁时能属对,六岁善擘窠大字,十岁时能诗,名满吴会。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王穉登北游太学,阁试作《瓶中紫牡丹诗》,得大学士袁炜赏识,欲荐举于朝,未果。 王穉登一度以布衣校书秘阁。 万历十四年(1586年),与王世贞、屠隆等在杭州共举“南屏社”。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与同邑魏学礼、江都陆弼、黄冈王一鸣同被召为修国史,未上任,晚年王穉登以名士主持吴中风雅,声名极盛。 后逝世,年七十余岁。
王穉登工书法,擅篆、隶、行、草书, 著有《吴社编》《金昌集》《国朝吴郡丹青志》等。 王世贞对王穉登高度评价:“故相国袁公以文显重嘉靖末,然生贵甚鲜可,而独才吾吴人王百谷于国士少双,百谷坐袁公广坐中,无所不睥睨。”
字:伯谷
号:松坛道士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苏州长洲
出生日期:1535年
逝世日期:1612年
主要作品:《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
本名:王穉登
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布衣、山人以诗名者有十数人,然声华显赫,稚登为最。他的书法,真草隶篆皆能,人们争相收藏。后人称其为吴门派之后劲,也是吴门派末期的代表人物。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云稚登:“名满吴会间,妙于书及篆、隶。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公安派”首领之一的袁宏道认为他的诗文“上比摩诘(王维),下亦不失储(光羲)、刘(长卿)”。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北京,在大学生袁炜家任记室,辑《燕市集》。四十五年(1566年)访慈溪、宁波,归著《客越志》。隆庆元年(1567年)再至京师,辑《燕市后集》。
自右向左:黄道周、文征明、陆治、王稚登
世传王稚登以隶书著称,明袁中道曾言其“隶书遒古,大胜真草”。但观其行书作品《兰亭集序》,实不在隶书之下。全篇以行书为主,俯仰映带,气脉连贯。笔意苍郁雄畅,变化多端。笔法方圆结合,随势就体,随体赋形,骨肉均匀。纵观整幅作品,具有舒展流畅的气势,寓巧于拙的用笔,内在挺劲的力感,使人感受到王稚登的行书不受传统成见的束缚,率真自然地将感情倾注于笔下,显示了明代尚势一派书法艺术的魅力。
王穉登书法
王穉登书法扇面
《游居录》谓其“隶书遒古,大胜真、草。”王世贞云:“百谷出入淳父,公瑕,而加尖峭。”周之士谓其“百谷瘦而不露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