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钜子 编辑
钜子又称巨子,墨家领袖的称呼。
墨家有着严密的组织,其领袖也就是巨子(钜子),墨子有没有当过巨子,这个无从考证。
墨子的弟子禽滑釐 (qín gǔ xī或 lí)是第二任巨子,这也仅仅是一家之言。
从先秦典籍中可考证的墨家巨子只有三人:孟胜,田襄子,腹䵍,见于《吕氏春秋》。
中文名:钜子
别名:巨子
学派:墨家
时代:先秦时代
墨家学派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其首领称为“巨子”,下代巨子由上代巨子选拔贤者担任,代代相传。
墨门子弟必须听命于巨子,为实施墨家的主张,舍身行道。被派往各国做官的门徒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首领要以身作则,实行“墨者之法”。墨家聚徒讲学,身体力行,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墨家与其他的学派的松散关系大不相同,正是因为有严密的组织,才使墨家有很强的战斗力。
墨家学派的宗旨是“为义”,孟子说是“利天下”。《庄子·天下篇》说是“备世之急”。
墨子亲力亲为,率领其门徒奔走各国,积极实现其主张。
《淮南子·泰族训》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并且在墨子死后一直存在,直到墨家的衰亡。方授楚《墨学源流》认为墨子是墨家第一任巨子(钜子),禽滑釐是第二任巨子,巨子是墨家组织的领袖,《庄子·天下篇》言:“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绝。”
墨家巨子在墨家学派内是具有非常大的代表性。并且后世的巨子为前世的巨子所指定,梁启超说“其制度与基督教之罗马法王相类。”“又颇似禅宗之传衣钵也。”(《先秦政治思想史》墨家思想三)
因墨家主张尚贤,巨子被认为是天下最贤能圣智辩慧之人。墨子因墨家学派的宗旨是“为义”,而制定了一套具体、富弹性又切合各种需要的计划。墨家弟子依能力而分工,《耕柱篇》记:治徒娱、县子硕问子墨子,为义孰为大务?
墨子说:“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成也。”
墨子根据弟子的倾向与能力,把他们分为谈辩、说书和从事三组,加以训练。而训练的目标,墨子要求其墨家弟子必去心中六种怪癖的情绪,做到“默者思,言则诲,动则事,使三者代御,必为圣人,必去喜、去怒、去乐、去悲、去爱,而用仁义。手足口鼻耳,从事于义。”
《鲁问篇》记:“鲁人有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其子战而死,其父让子墨子。子墨子曰:‘子欲学子之子,今学成矣,战而死,而子愠。而犹欲粜,籴雠则愠也,岂不费哉!”墨家弟子要有牺牲自己的心理准备,以身践义。墨子之后,墨家巨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于国。荆王薨,阳城君以与攻吴起,得罪。收国。孟胜属钜子于宋之田襄子而死之。弟子徐弱之徒死者百八十三人。”孟胜死之前,说必须要死之的原因,“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其行为虽然不免迂腐,但为“义”而死,墨家之牺牲精神可见。
《淮南子·泰族训》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至也。”
墨家学派的领袖能够“以身戴行”(《修身》),以身作则,墨子前面已经言之,《备梯篇》言:“禽滑釐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腹䵍按墨家之法处置其子,一系列的实例证明,墨家弟子之所以对巨子绝对服从,忠心耿耿,是一“化”字道出的成功的信息。
墨子《尚同》言:“上同耳不下比,上之所是则必是之,所非则必非之,人民之于君上,略私墨者之于巨子。自里长为里之仁人,至于天子为天下之仁人。”墨家巨子之为众墨家弟子所拥戴,可见其必为仁人矣。
墨家学派从理论上讲是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的。墨子认为社会组织起源于天下一人一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而且“交相非”,唯有选天下之贤可者,为天子,三公,诸侯,正长。“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尚同》)从此篇中反映出的信息,必然是天下思想集中于官吏,官吏上同于天子。
所以墨家学派不断的推荐弟子出仕,以实际作为推展墨家的学说。
《墨学传授考》
孙诒让《墨学传授考》辑录《墨子》书及先秦诸子、两汉典籍所记,得墨子弟子十五人,(附存三人),再传弟子三人,三传弟子一人,治墨学而不祥其传授系次者十三人,杂家四人。这其中,高石子尝仕于卫,公尚过尝仕越,耕柱子尝仕楚,魏越仕越,曹公子仕宋,胜绰仕齐将项子牛。
把墨家弟子推荐到各诸侯国从政,为的是要发扬墨家学说,所以被派遣出仕的弟子在作为上不能违背墨家学说。如果有违反学说主张的,将会被墨家领袖免除其职务。“胜绰事齐将项子牛,项子牛三侵鲁,而胜绰三从之,墨子闻之,……使高孙子请而退之”。而对高石子的辞官之举则予以褒扬。曹公子于宋出仕,三年返见墨子,被墨子责以不让贤,不分贫,不事鬼神,虽然书中没有明说,但其结果是明显的。墨子虽终身未仕,但颇以出仕劝诱弟子。《公孟》言:“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期)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出仕从政,是墨家弟子的一个很大出路,墨家学说籍各国出仕弟子而传墨学于四方,次说是不为过的。
墨子虽不曾到过秦国,但其后有秦之墨者唐姑果,东方之墨者谢子西入秦欲见秦王。墨学已流布华夏。《韩非子·显学篇》言:“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夏增民在《秦汉墨学发微》中认为墨子之后,墨家后学分离为东方、南方和西方三派。
墨家后学在战国后期的中国社会中继续发展,其中尤其是在秦国,墨学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东方之墨的活动区域大致在宋鲁齐地区,对东部地区影响至深。
墨子晚年游楚,卒于楚之鲁阳(今河南鲁山),楚是墨子最后的活动中心,南方之墨者由是卒盛,然而,势力最盛的要属西方之墨了。秦惠文王时,墨者钜子腹䵍居秦,此时,墨学中心已转入秦国,代表人物腹䵍除外,还有唐姑果、缠子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